徐小平:学英语要“厚颜无耻”

徐小平的名字似乎与新东方是连在一起的。他是著名的留学、签证、教育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新东方留学、签证、移民咨询事业创始人。他的《图穷对话录》、《黄金是怎样炼成的》等几部非常有“煽动性”的作品都曾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
徐小平的书,与其说是如何学外语、如何出国留学的介绍,不如说是事关每个人人生与前景的无私坦白。一位西南财大的学生曾言:“现在的社会里,有谁像徐小平这样真正地给过你点拨、这样替你着想吗?也许有,但不是每个父母或学校的教师都能这样做。”有不少网友留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太需要徐小平这样的指导者了,他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本月19日,万卷又出其新作《新东方留学与人生对话》,当日在西单图书大厦的签售场面格外热闹,虽然他百忙之中抽身前往时身边少了对话的另一半俞敏洪,“因为有自吹自擂嫌疑,这事(签售)有点‘丢人’,既然如此,让我一个人丢吧。”话音未落,等在一旁的读者早迫不及待拥了上去索要签名,当然都忘不了见缝插针地向大师请教些问题。
我非常不喜欢人生设计师这个称号
记者:2004年度你曾登上《福布斯》名人录,更被年轻人尊称为“人生设计师”,你怎么看这些称号?
徐小平:我非常不喜欢人生设计师这个称号,虽然“人生是可以设计的”是我坚定的信念。人生设计主要体现在教育规划和职业规划上。而这两个领域,则是对青年人生影响非常重要的科学。所以,不要说我是人生设计师,但我是一个光荣的教育咨询师和职业咨询师。在这两个领域里,我帮助过无数人,这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国内我是这个领域的拓荒者之一。
《福布斯》是一本令人尊敬的杂志。它独创的各种排行榜非常有影响,虽然这些排名说到底是一种媒体自娱行为,不必认真,但能够登上这个名录,还是使我的虚荣心得到一些满足。
我在新东方为中国学生做过一些好事情,但远远不够,还不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也会陷入郁闷之中,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我也和我们的学生一样,面临着职业突破的困惑。
记者:做了10年留学咨询工作,你把自己的工作性质定义为什么?什么是你成功的关键因素?
徐小平:我是一个传播新思维的教育工作者。我当年是北大老师,还做过北大团委的文化部长,非常了解我的学生,后来出国,我更深刻见识了美国人、加拿大人是怎样活着、怎么快乐和怎么痛苦的。这种人生阅历使得我的工作,拥有了一种非常受青年人欢迎、非常能够深入他们心灵的东西。我对传统的神圣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对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东西进行无情批判,对符合青年人生发展的东西进行大力鼓吹。
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留学生还在贪恋着北美的工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我们在新东方提出“彩虹计划”、“中国机会论”,对鼓励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发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2年,当中国留学热正在高峰的时候,我发表《图穷对话录》,对留学集体无意识提出质疑和批判。我敢大胆提出这些会直接影响学生人生选择的观点,丝毫不心虚,因为我把握了人生的本质:追求成功,而不是追求绿卡、文凭、虚荣。
我喜欢写作,喜欢捉弄文字
记者:《图穷对话录》、《黄金》两书都销量可观,最初是怎样走上出书之路的?本次新作又是对话体,是否比较容易操作?
徐小平:我的图书,都是我咨询案例的产物,写书,是我咨询服务的延伸。我在1998年就出版了《美国签证哲学》,这是我最自豪的书之一(另一是《图穷对话录》)。
有人说我可能是中国和大学生直接对话最多的人,我估计是这样。但“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出书。我出版的六本著作中,只有两本是对话体。我并不喜欢用对话体出,因为这样不能给我写作的快乐。我喜欢写作,喜欢捉弄文字。
不过这次新作我愿意出对话体,是因为这本来是我在北京电视台《留学ABC》栏目里的对话。这个节目反响不错,相当实用。所以,把这些文字结集出版,也是一种贡献。我和俞敏洪关于留学的对话,非常值得所有希望留学的朋友们阅读。
记者:你常说起“新东方精神”,怎么解释?新东方的成功秘诀或竞争优势是什么?
徐小平:《新东方精神》是我参与编辑的一本书,内部赠送给新东方学生,已经几百万册。学生和家长非常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因为它抓住了青年奋斗的主流。“新东方精神”的核心,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青年人生处境的成功学,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帮助青年成功的价值观。
在教书的同时,还不忘记育人——用新观念、新思想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是新东方成功秘密和竞争优势。这种观念和思想,体现在俞敏洪、王强、我本人以及无数新东方老师的著述里,更体现在新东方老师们激情澎湃的演说、授课和为人处世上。
出国不要盲目,回国也不能盲目
记者:当今出国留学有些什么新的动向?除了不要盲目出国,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徐小平:不要盲目留学,也不要盲目考研,更不要盲目专升本。为了具体的职业目标而读书、学习、深造、培训,必将是中国学生追求教育目标的核心价值。所以,无论你追求什么教育目标,一定要有职业目的:“拿到这个学位,我能够做什么职业?”
出国留学,最佳选择依然是美国。美国风险,主要是签证风险。那些担心美国签证风险的人,其实可以在申请别国的时候,同时也申请美国。
记者:前段时间有位华人警察在国内出了本书《我在美国当警察》反响不小,我采访他时他说非常想归国创业,可近50岁的他叹息无用武之地,因为他在华盛顿大学拿到刑侦硕士学位,回来不想只当喝了洋墨水的警察。你有什么看法?
徐小平:虽然人人都向往中国机会,但并非人人都必要回国,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回国。中国虽然激动人心,但美国的生活质量,在许多方面,依然比中国好很多。所以出国不要盲目,回国也不能盲目。
年龄和专业,确实就是留学生回国的两个基本考虑。年轻人反正敢闯敢干,没有负担,年龄大了,承担风险的能力就小了。回国是一种巨大探险行为。我就有这样的朋友,说回国发展说了20年了,最后终于回来了:退休了。
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记者:有人曾撰文抨击国人一窝蜂学英语的现象,包括某些职称考试,认为应该学以致用,用不到外语或极少用外语的职业没必要非苦学或要求英语水平,你怎么看?
徐小平:这是鼠目寸光的看法。数理化、文史哲这些被称之为基础学科的东西,绝对不能以“实用”来取舍,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基础。英语,正是我们认识西方世界、发达世界、互联网世界以及中国未来世界的基础。我们应该赋予英语以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的地位。国家的英语政策,实际上已经这么做了,可惜强调得还不够。
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不是人太多的问题,而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新东方多年致力于推动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使得无数学生得到了学英语的快乐,赢得了学好英语的好处。
顺便说一句:世界上好多种语言,都面临消失和被英语同化的威胁。惟有汉语永远不会,因为这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和最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记者:你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据说当年是学音乐的,怎么走上了学外语并留学的道路?能否说英语改变了你的命运?
徐小平:不学英语,我就无法出国,即使出了国也只能洗盘子,而不能边洗盘子边读书。另外,用英语认识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比所有的翻译和转介都直接、清晰。
我出国留学是为了学音乐,在国外毕业后也想以音乐作为谋生手段。是俞敏洪1995年的温哥华之行,改变了我的命运。从此我就回到新东方,做了一个留学咨询者以及现在的教育咨询者。所以,改变我的命运的不是英语,是俞敏洪。
我学习英语最大的体会是:“厚颜无耻”地说
记者:你个人学外语的最大体会是什么?曾说掌握了一门外语就至少是拥有了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是否有些夸大了外语的作用?
徐小平:如果工作需要外语的人,也就是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之一的人,月薪肯定不只4000元。外语的作用一点都没有被夸大。
我个人学习英语最大的体会是:要敢于说,“厚颜无耻”地说。一般中国学生不敢说,其实怕什么?你的英语说得再难听,受折磨的并不是你,而是听的人。另外,要积极阅读。我个人从阅读西方报纸杂志、接受英语电视、电台广播,获得了最大的学习乐趣。现在学习英语的途径实在太多了。像《老友记》这样的电视节目,也是学英语最好的教材。
记者:如果不从事现在的职业,你会选择什么工作?
徐小平:我会从事音乐,做音乐节目制作人之类的角色。我曾经很羡慕我的朋友许晓峰华纳唱片中国总经理的工作,但最近听说他离开了,又开始同情他。音乐是一个很难赚钱的事业,如果从事音乐,我很可能会陷入生活的困顿之中,养不起父母孩子。所以,假如不从事现在的事业,我依然会把对音乐的爱让位于我对于父母的爱,选择一份我确保能够挣钱养家的工作。
记者: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否说明出国留学的必要性在减少呢?
徐小平:留学,是中华民族向先进国家学习的历史必然,只要中国在整体文明上落后于人家,留学就是一个不会停止的历史潮流。别的不说,最近我突然意识到,韩国的文化输出是如此的发达!伟大的中国呢?你能想象中国的电视剧、歌曲、电影在韩国形成“中流”的景象吗?那才叫实力、影响力、震撼力呢!
中国与先进世界的差距,在未来依然存在,向发达国家学习,依然是我们的责任。只不过传统留学的方式与方法会越来越多样化。比如中外办学,就可以实现不出国的留学。
爱情是人生最高价值,我强烈反对为留学分居
记者:新书中有两章都谈的是“留学与爱情”,能谈一下你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吗?
徐小平:留学生分居不是什么秘密。分居本身就是悲剧,会带来无数恶劣的后果,离婚只是最坏的之一。所以,我现在强烈反对我的学生为了留学分居。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可以探亲了。爱情,是人生最高价值。所以我们要用两个章节来谈这个问题,告诉留学生如何处理好留学与爱情的关系,做到留学、爱情双丰收,而不是捡了留学芝麻,丢了婚姻的西瓜。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出国之后,把过去婚姻的甜瓜,当作了苦瓜、烂瓜扔掉,这不是婚姻的错,而是留学导致了双方价值观的变异,从而导致情感离异。所以,结了婚的人留学,假如你不想离婚的话,最好小心一点。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lementor not 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