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号称“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一座被碧蓝色海水环抱着的绿色小岛,一个高楼林立、森林茂盛的现代化理想城市。一个年轻富庶的国家,没有乞丐,没有腐败,犯罪率极低,受教育率极高,小小的国土上呈现出无限的生机。

望子成龙的心愿,望女成凤的期盼汇聚成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优秀人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新加坡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和我们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在许多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却颇具特色,很值得中国的家长朋友们思考、借鉴与体味。

 

新加坡人十分重视家庭品德教育,积极努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曾担任过新加坡教育署长的陈新仪女士认为,家长不仅要以满腔的爱心爱自己的孩子,还要教会孩子爱别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积压接受别人的爱心,而从不知道要以同样的爱心对待别人,那他长大以后只会成为感情上的白痴和魔鬼。这样的孩子将来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他自己最终也会被家庭和社会厌弃。

     培养孩子有纪律、守秩序。中国有句俗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新加坡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准则之一。新加坡的家长常常凭借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或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从而让孩子知道这些规范,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去行动。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训练他的纪律性,并为他将来成为守法公民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新加坡人十分注重文明礼貌,认为“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提倡文明礼貌无疑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教养的程度。在这方面,新加坡人与中国人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比如培养孩子学会和气,文雅、谦逊地说话、行事。
新加坡人教育孩子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对父母、老师和其他年长者称呼“您”,而不能直呼其名;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真诚地说“谢谢”,而不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置之不理;
当妨碍了别人或给人带来不便时,要主动说“对不起”、“麻烦您了”而不能不表示你的歉意;
当别人向你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不依不饶,无理取闹;
在街头巷尾碰到同伴、长者,要说“您好,”而不能低头侧身装没看见;
与人分别时,一定要说“再见”,而不能自顾走开,毫无表示;
文雅的谈吐必须与得休的举止相匹配。因此,家长在也会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同时要有得体优雅的举止;
进入别人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得到充许后方可进去,不能随便推门而入;
拜访人家要预先通知,并注意时间,尽量避免妨碍人家的正常生活;
任何季节都不能身穿内衣裤或睡衣去访问人家,或在家接待来访客人;
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
就餐时,不在客人和长辈之先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捡,餐具要轻拿轻放,减少碰撞,吃东西时不发出咀嚼声;
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喷嚏、吐痰均需用手绢掩住口鼻,都不能冲着别人

 

这些看似复杂的规规矩矩,其实正是从小培养一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当这些细节的教育成为习惯以至于个人的品格时,那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上,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作个富有教养的好榜样。起码在上述这些方面能给孩子以正确示范。

 

爱因斯坦在悼念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时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可见,天才人物取得的杰出成就与高尚品质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父母,倘若您希望孩子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才,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值得借鉴的是,新加坡人不仅注重家庭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社会公德教育。人们绿化国土,自觉主动地爱护周围环境。在新加坡,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一棵树。新加坡人热爱他们生息繁衍的土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装点着这个美丽的“花园之国”。

 

   本文来源于: 新加坡留学网 http://www.eistudy.com
新加坡旅游,机票,房产,留学,公寓等项目,详情请拨打免费热线:400-716-0816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lementor not 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