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 生活感受
一, 学校和课堂
来澳洲大家都是为了学习,也许以后的目的不同。所以先讲讲在这里4个月的学习体会。因为本人与周遭的朋友基本都是Monash大学的,因此这里讲的不全面但应该有些代表性。Monash无疑是澳洲38所university中一流的,仅次于墨尔本大学与新南威而士,悉尼大学伯仲之间,国立大学的学术科研研究一流,但实用性方面不如以上几所。我在Clayton校区,是Monash6个校区中最大的一所,学生巨多,留学生狂多。 当你走在校园中听见说国语的不会觉得欣喜。校园很大很美,设施完善,凭学生ID卡在任何机房,图书馆,自习中心,运动场所通行无阻,享受多种服务,绝大多数免费。课堂的气氛活跃,自由,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很好。一天的上课时间不多,5-6个小时,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提纲楔领地讲,课后有大量的research, assignment 要自己完成。教学方法和国内颇不同,大家过来时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中国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勤奋,其次才是聪明(印度学生是咱们的最大敌人)。课下与教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自己于初期在他的众多学生中有印象,以后有困难找教授时会好办一些。澳洲人做什么都是笑容可掬,但你不要被他们表面的笑容麻痹,有时侯他们会和蔼可亲地把你踢回语言课程,而你因为他们的和善而以为有商量的余地那就错了。
二, 吃
我在墨尔本最难适应的就是饮食。刚到这里时住了3周的homestay,简直是地狱般的经历。鬼子们给你准备的食物绝对让你望而却步。老外的饮食观念是营养第一,有营养的东西一般都难吃,如果你告诉他们这堆屎很有营养他们必吃无疑。现在我和几个学生share一个 house,自己买菜做饭。所以对普通大众的饮食有些发言权的。这里绝大多数的蔬菜水果比国内贵4-5倍。我们在澳洲说的“便宜”是指相同的东西相对国内贵的不多,不如MCD,KFC,哦,对了,如果谁爱吃PIZZA,这里是天堂,实实在在地比国内便宜。这么说很难有具体的感受,举几个例子吧。普通散装黄瓜3AU$/kg, 好黄瓜2.89AU$/KG, 草莓2AU$/一盒(7-8个)。这里的肉类没有果菜类贵的离谱,鸡肉最便宜。肉店很多,可只有猪,牛,羊肉。其他的肉类基本不见踪影,在一些华人或越南人区可以看见一些野味。吃狗肉想也别想,最好提也别提。奇怪的是澳洲的海鲜比国内还贵,除了海蟹能看见活的,其他海鲜一律是冰冻的,看来鬼佬们不讲究吃“生猛”。这里的啤酒暴贵而且难喝,干红干白的价钱和国内差不多。中国餐馆很多且生意兴隆,只是8.5AU$一盘叉烧饭贵的让人吐血。华人开的便利店里你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调料,四方口味都有。对于抽烟的人,这里是你戒烟的好地方,中等烟是国内中华的价钱,如果你在国内已经天天抽中华了,这里的烟品种少而且味道不好。所以我正在戒烟。

三, 住
澳洲的居民房大部分是house,国内的居民楼很少,在city中有些。学生一般share house 或flat。有人和房东住有的干脆就是几个学生合住。价格不等60-150AU$/week,有家具但不完善,看你运气如何了。澳洲的房子都没有暖气的,一般用电或煤气取暖,所以冬天取暖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多数的房租不包括电和气的,但包水费。合租的优点是经济实惠、自由,homestay的好处是有语言环境。Homestay 150-200AU$/week,包三餐或早,晚餐及电,气费用,管洗衣服及被褥。但不方便,毕竟是和房东一起住。如果你的房东是中国人或有其他的中国学生,那我劝你还是赶紧换吧,在我看来它的优势一点都没了。一般Homestay是不会就你一个学生的,我的homestay住了5个中国学生,那段时间最快乐的就是5个人在饭桌上用国语骂鬼佬的饭。我属于运气差的一类,但我有一个同学一直在住homestay并且要一直住下去,源于此君觉得他的homestay很爽:老外和善,狂喷英语,三餐味美,价钱合理,免费宽带,接近学校,另无他人。对于上大学的人,homestay只是初到墨尔本的落脚点,不出一个月都搬了出来。来上高中的,未满18岁的必须住homestay。我的朋友没有住学校宿舍的,所以对宿舍情况不了解,听老师说很是恐怖的。有些学生会自己租下一整套House或flat,自己做二房东转租给其他的学生,这样不但解决了自己的房租还可以小有收入,不过这样的前期投入不小,要买一些基本的家具,而澳洲的家具贵的变态,二手的家具也不便宜。房租论周算按月结,房租是可以有商量的。在这里不愁找不到房子,只看你自己满不满意了。我的经验是,多比较,少犹豫,一旦遇见合意的赶紧租下(房子和女人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大家来墨尔本时是开学前期,很多老学生退了房,你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但也来了很多的新学生,如果你不快下手就会被别人抢了。
四, 行
墨而本的公交并不发达与北京、上海相比可以说是落后的。不过公车的状况交好而且很少有拥挤的情况,但出行不方便,主要是因为车次少,路线少。对上学来说还算方便,大学客源多所以大学的门口一般都有很多的车站。这里的bus, train, tram的车站都设有时刻表。车辆严格按照时刻表出发,前后不会超过2分钟,除非你倒霉碰上司机罢工。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它还是让人头痛的。所有的Bus不报站名过分的是站牌上也没有站名。所以初到墨而本的人会经常下错站的(初来时,你会觉得这里的房子长的一模一样)。如果你错过了一班车,下趟会等15-20分钟,周末一般是30分钟一趟,有的路线是1小时或者干脆停运。所以对于出行需要倒车的,出发前最好先找到所需路线的时刻表(免费的)算好时间。总体上墨而本的公交路线是程放射状的,有时两个地点实际距离并不远但没有直达的车,只好倒车很费时间的。车票还算不贵(不能拿国内的价格比较),基本上一个月乘车费在30-100AU$之间。这里私车普及,没有车生活很不方便。车很便宜,很多学生开车上学。国内桑塔娜2000的价可以买个丰田佳美这档次的车。学生买新车的不多,一般都是二手的,价格可以让你乐开了花。我知道的最低价是400AU$一辆89年的奥迪。买车最佳时机是学期末,很多人要回国才卖车的,这时候价钱更低。
五, 娱乐
留学是一种生活,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娱乐放松无可厚非,只是一个“度”的问题,所以以前有同学说墨而本不好玩而被无数人唾弃为玩物丧志时我很为他报不平。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我不清楚他们的感觉,但对于中国学生我敢说80%的认为课余生活很是无聊的。你就慢慢习惯吧,刚到时会有一段时间的苦闷。老外的休闲与我们不同,这里我们喜欢的消遣很少而且象中国餐馆卖的菜一样地不正宗。这里也有迪厅,酒吧,歌房,台球厅。我去过几家,设备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在华人区 boxhill有个名为“蒲点”的歌房,在墨而本有些知名度设备比较好的一家。我一看是搁国内肯定早就倒闭了的那种,价奇高,歌狂少。比北京的“钱柜”差远了去了。朋友带我去打过一回台球,开车足开了一个小时,和歌房一样望眼放去客人几乎都是亚洲人,夸张说都是中国人。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喜欢和几个铁哥们下馆子,喝酒聊天到深夜才过瘾。到这里只好戒了这个瘾,馆子不少可很早就打佯了,好象生怕有客人来吃饭似的,有的居然周末歇业。一点都不体谅消费者的需求,有时候让我怀疑它们都是国营的。墨而本无聊无奈地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打着留学的幌子抱着吃喝玩乐的目的,最好别来墨而本,吃喝玩乐的天堂在中国。
这是我到墨而本4个月来的生活体会,粗枝大叶地写了一些,也许有人并不认同,在这里我只是写出我的感觉。其实,决定生活的也就是一样东东—钱!如果你狂有钱,你体会的就是另一种生活。留学生活是一种磨练,一种对身心有益的磨练,然而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经历。等待签证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拿到签证才是“苦难”的开始,不过要坚信一点——留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让你受益非浅。
家的感觉
有部电影的结尾令我印象深刻:一个雨天,一对母女即将离别,母亲送女儿到码头,执意把唯一一把伞让给女儿,并深情地对女儿说:“伞你拿着,妈回家的路短,你出门在外的路长。”……这场景让我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想起那些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想起那个温暖如春的家。
留学在外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会被问到“想家吗?”在我们被异国风情所吸引之时,在我们因为“新鲜人”而被备受关注之时,在我们为缩小差距而忘我学习之时,我们或许都淡淡地回答“还好”。但有一天,繁华喧嚣落尽后,独自一人,当看着窗外一盏盏灯光时,突然发觉,这一切其实都不属于自己,便有一种被温暖摒弃门外的感觉。这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
“家”是什么?是看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自己靠着门边给她讲开心的事儿;是在国际长途电话里听母亲说“千万要吃饱穿暖”;是在异国他乡指着身上的T恤说:“老妈买的,我才懒得操心”;是远行归来时,冲过去抱住爸妈的那种感觉……“家”是我们累了、倦了时的一个避风港;“家”是包容我们所有喜怒哀乐的温暖的小巢;“家”更是我们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
我有个朋友课余打了好几份工,还要应付沉重的课业,每天都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像绷紧的弦。我知道,她父母有足够的能力支付这里的一切费用,但她却很认真地说:“如果老是依赖父母,他们会工作得很辛苦,而我也只能是长不大的孩子。”由于有“家”的意识,她正在慢慢地成长与成熟。
近年来,出国留学渐渐成了富裕家庭为孩子的将来铺设的一条“阳关道”。一些孩子因此“天真”地以为,父母已安排好一切,自己只要出来镀镀金,锦绣前程便唾手可得。其实,出国留学更是一种人生考验,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从“温室”一下子跳到一个陌生的圈子,从过去的家庭式“全托”到现在的“完全放开”,我们的心态、独立能力、人生观都在经受着考验和磨练。
20多年前,上一辈留学生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闯出了一番天地。对我们这些新生代留学生来说,物质条件好了,更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才有资格谈论将来,才能坦然面对那份“家”的感觉。希望我们能像那位朋友一样,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独立精神,这样才能独自面对漫漫长路上的风吹雨打。
澳洲排除寂寞法
很多朋友陆续来了澳洲,在经历初到数周的忙碌和紧张后,些许朋友开始不禁发愁,如何打发日常的寂寞和孤独?很多朋友在离开了家人和朋友,或离开了国内大城市的喧闹和繁华,现在正处在一个初期的适应阶段。一旦寂寞,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情绪,甚至开始想家,给学习带来负面的因素。本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更好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排遣寂寞有所裨益。
粗列十法:
一、看书。乍看大家可能不以为然,但笔者认为这是初到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最会采用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却又面临接踵而来的巨大学习压力,上图书馆,或呆在小小寝室内,看看书,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二、逛街。在笔者看来这是一条男女皆通用的方法。男孩逛逛电器手机商店,女孩看看时装,化妆品和日常用品,不光打发了时间,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生活区域,为以后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当然周末去买菜也不错,这里有很多亚洲食品,来自中国和亚洲各地,你可以买到很多你可能没有吃过的东西。
三、上网。有条件接触计算机使用网络的朋友对这一点当然得天独厚了。不光解决了寂寞的问题,还能和国内保持联系,了解新闻,查阅资料等,一举多得啊。
四、交友。和自己身边能接触到的当地学生、国内同胞或是国际学生说说话,聊聊天,问个名字,从陌生到熟悉,交换自己的一些情况,如专业、特长、爱好、家乡风土等等,在将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一般澳洲人喜欢BBQ,大家弄好美味的澳洲牛肉(英国就没有了,疯牛症),羊肉等吃的,去公共的免费的BBQ烧烤炉子就可以享受一顿了。
五、体育活动。澳洲的体育赛事很多,F1赛车,澳网,全国澳式橄榄球联赛AFL,到处可以去的游泳馆,健身房,足球场,高尔夫球场等,这些设施在狭小英国是很难有的,可是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场地建设绝对世界第一,这么多活动,何来寂寞呀!
六、酒吧。大家千万不要用老眼光看澳洲的酒吧哦!就笔者看来,许多有特色的酒吧都是非常好的社交的场所。尤其是有几个当地的朋友,没事上酒吧喝上一大杯澳洲啤酒,或小小庆祝一下,如考试等,回头就都是哥们了。所谓的融入澳洲本土社会,这未尝不是一条途径,入乡随俗嘛!
七、蹦迪。在这里蹦迪就是去一些夜总会(nightclub)。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去以前一定要打听清楚了,夜总会的消费人群,每晚的主题音乐,是否有打折和免入场门票,安全与否等等。建议大家去一些保安措施比较好,而且主要去的对象是大学生或年轻人的夜总会。体验一下西方的文化休闲特质,不要说这就是腐朽哦!
八、出游。这是笔者最推荐的一条排遣寂寞之法。抛开修身养性不谈,这是个交通相当发达和便利的国家。拿墨尔本来说,大洋路,雪山滑雪,菲力浦岛看企鹅,Puffing Billy坐蒸气火车,Grampian登山,Dangdengong Mountain喂鹦鹉,Ballarat金矿淘金,Sorrento海边沙滩,Appolo Bay冲浪,太多地方可以去了,总体来说,你可以方便的选择一个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去这个国家任何一个角落。一个周末,甚至就只需一天,你就不会空手而归了。当然事先的准备也非常重要的。澳大利亚留学网就搞过很多这样的活动,大家可以到留学网报名一些郊游活动。
九、爱好。大家千万不要在来了澳洲以后放下自己的爱好哦!事实上在这里你一样可以保持你许多的特长、嗜好等。如果你喜欢音乐,下载一些mp3吧(音乐CD在这里太贵了),独资享受一番。如果你喜欢大自然,这里可有好多公园哦!天气好的话,晒晒太阳,往融软的绿草坪上一躺,不知有多惬意。如果你喜欢上网站,那就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吧,多多上澳大利亚留学网(OzStudyNet.Com)介绍一下自己在澳洲的生活和朋友分享,多棒呀!
十、工作。不可否认,找一份业余时间的临时工也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即丰富了钱包,有助于英语,也打发了不少课余时间。
以上十法只是笔者的一些体验,必有遗漏之处,其中有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列上去(如玩电脑游戏、开车兜风、吃自助餐等)。还望大家群策群力,让我们在澳洲远离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