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智能质量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所有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学习工程专业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得更明显更迫切。从广义来讲,工程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专业。将来你可能要设计一个工业流程或解决某项生产问题,或用你原有的知识去做一项研究。你在大学学到一切,将作为工具和技能使你受用终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很多方面,灵活、创新和能动三种能力是最重要的。你应该从入大学开始就注意培养自己灵活、创新和能动的头脑。灵活、创新和能动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它是经过刻苦学习,后天培养出来的智能,锻造得越到家,质量就越高。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智能质量包括以下几点:改变未来的能力,创造和采用新思想的能力,把实践流程发挥到极至的能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解决问题的步骤。
首先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问题经常要借助有关信息,经由信息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思考,最终抓住问题的本质。其次要弄清问题在哪儿,把问题从扑朔迷离的信息中剥离出来。第三步是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象一个医生确定对症施治的方案。第四步动手解决问题。第五步检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否科学合理。
”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并不是指网吧里的电子游戏。所谓智力游戏是平时养成勤于思考,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习惯。年深日久的智力游戏能增加一个人的 “灵犀”,能克服直线思维的片面性,远离浅尝辄止的懒惰性,养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考的周密性。古人说”人之官则思”,”学而不思则殆”,这个”思”是保持头脑灵活敏感,左右逢源,随时汲取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重要习惯,也是形成不同人学习成就高下和文野的分水岭。

在澳洲之心理过渡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深造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艰苦过程,不仅要克服异国他乡的文化冲击,战胜心理上的孤独感,而且要驾驭异国文字表达,使之成为从事生活和学习的娴熟工具。然而,光有这些还不够。学好任何一门课程,不仅要花费心血,下一番硬功夫,同时还要注意钻研学习方法,在”巧”字上下工夫,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学习迷宫中游走的明白人,使课程成为自己的奴隶,而不是使自己做课程的奴隶。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回答只有一个,学习方法要正确。本文仅就大学生经常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同学们参考,以求对大家的学习有所裨益。
解决好从中学到大学的心理过渡。
从中学进入大学,标志人生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中学迥异,你须主动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完成心理过渡,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社会里做到游刃有余,顺利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
班级形式。
大学没有固定的班,通常以讲座课的形式组成临时的”班”,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同学集合在一个规模不等的教室里听课,有时听课人数可以多至百人,实践课可达数十人。入学第一年,每周讲座课和实践课通常要占16-25小时。讲座课是大学教授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师通过讲座为学生提纲挈领地指点课程蕴涵的理论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和做笔记,如有问题可以在课后请教主讲老师(lecture)。
在规定的课外答疑时间里,向老师讨教不必事先约定时间,可以”推门而入”。如问题较多要占老师较长时间,事先最好先约定时间。大学主讲教师一般不会象中学老师那样”手把手”地向学生垂教,很多问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找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加以解决。
除了主讲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还有辅导教师(tutor)。一般来说,他们是实践课上帮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人。学生在实践课上学到的各种工作程序和技能在学期结束时要受到评估,或完成一个课题,并写出实践报告。这些环节是训练综合思维,知识融通的重要一环。
要用好”在线学习(on line learning)”,很多大学把电脑网络作为课程辅助教学的一部分,不少实践课也基于电脑应用,你可以借助国际网络信息进行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
在大学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阶段,大学的大班授课会让你感到不适和些许孤独,似乎在上百人的班里找不到一个朋友,老师也难得顾及每一个同学。有的同学遇到的第一个朋友很可能就是第一次听课时坐在自己身边的同学。在第一学期,周围的新同学也会因彼此生疏而各走其路,不易建立起朋友式的往来。这一阶段经历许多人都有过,你千万不要着急,随着时间的迁移情况会好起来。
许多大学在新学期开始都组织为期一周的”入学活动周”,一方面使你熟悉新环境,一方面创造各种条件使你结识新朋友。学校还有不少交谊性活动、团体及场所,让你交上新朋友。有的学院(或系)也会组织各种活动,使新同学们尽快相互融通。你应该积极参加这类活动,尽快找到自己的朋友。记住,自己的郁闷和孤独不要自己憋着,要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把你的困难”交给他人”,或说给他人,求得帮助,迅速排除不良心境的干扰。
自由与责任。
在大学,学生要为自己的学习全过程负责。主讲教师、辅导老师和示范员每周面对众多学生,且各有其责,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一年级新生,也不可能跟在学生身后督促学生学习。在大学,你会感到比中学有更多的自由。但你任恰恰要在这”可爱的自由”中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感”。你应该有把握自己的方式,而且越早找到这种方式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国外公众假日繁多,大学每学年的教学时数仅只24-28周,转瞬即过。稍不注意,时间就会出来与你作对,陷你于被动。须知,抓住了时间即是抓住了自由和责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学习获得成功的一半。
对学过的知识要善于挤时间复习,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和”知疵”,要及时排除学习上的钉子和拦路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抓紧问老师,随时解决掉,这样才能在考试到来时从容不迫,应对有度。如果一切都祈求在考前利用总复习的时间去解决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平时的功夫,到考试来临才抱佛脚,你必定要陷于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的境地。那时,不仅自由没有了,责任也化为空谈了。
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乐于汲取周边有益于你的一切。大学老师不象中学老师那样磨破嘴皮地督促你必须怎样做,相反他们希望你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个人努力掌握新知,得出结论,或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新的方面。在大学学习必须要有一股”韧”劲,做到坚持坚持再坚持。学习的过程是战胜人性懒惰的过程,你早一日战胜自己就早一日获得成功。
人在澳洲之学习技巧
学习–你最好的学习技巧
个人的学习风格
在中学,老师能”决定”你怎样学习,会随时跟踪和督促你完成家庭作业。在大学,这些全是你个人的事情。在大学,你必须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建立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学习风格因人而异,以下几种供你参考:有特色的听课技巧,与他人合作探讨新知,独自调查研究特殊课题,收集解释理论的细节和标本,用实例验证理论,通过多次书写加强理解,大量阅读并适当动手,经常为他人解释概念,查阅网上资料,听取专家讲座科技或学术前沿知识。
你可以根据个人学习习惯、智能优势、个人擅长,并视各种条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个人的学习风格。但须注意,任何人的学习习惯和风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课程和外界变化了的条件,随时调整个人的学习习惯和风格,真正使自己成为驾驭课程的主人,而不是课程的奴隶。在平日的学习中还要经常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观察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及时纠正自己的短处,清醒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理解的水平
理解是从认知或感觉开始的。伟人有言,感觉到的东西往往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感觉它。所以对某种事物或理论,理解的第一步是”我曾见过它”。理解的第二步是”我了解某事物的始末,但不明晰中间的过程”。此时,你可以记住整个概念的一些碎片,但还不能融会贯通。你须进一步扩大资料阅读范围,或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快速弥补记忆的不足。理解的第三步是”我能告诉别人它是怎样回事”。到这时,你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不仅能把握整个概念,且能解释给别人听,”以己昭昭,使人昭昭”。理解的第四步是”能利用某概念进行工作”。至此,你完全成为知识的主人,能自主地进入新的研究领域。
使自己变成积极的学习者
人世间任何人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有做那件事的兴趣,有强烈的内部动因。积极学习能使你把握知识、理论和概念的良性互动,反过来增加你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情形,当你全无兴趣地从一页书的左上角读至右下角时,眼球虽然也在运动,但所见之处似乎空洞无物,任何东西也未抓住。这种情况的出现全在于你缺少学习的兴趣,没有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积极的学习者把学习当成兴趣,而不是负担。在积极学习者的手中,一分钟可以变成两分钟。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帮助一个人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创造精神。
建立协作学习的兴趣
入大学之初你遇到的困难很可能也是你同学遇到的困难,当你处于孤立无援的窘境时,其他同学也可能正在”黑暗”中摸索。几个人携起手来”共同对敌”,情况将大有不同。事实上每个人的智能优势各有不同,占有的资源多少各异,彼此的经验也各式各样,大家如能坦言各自的困难,解剖几个麻雀,打个”联防”,或攻其一点,脚下的羁绊是完全可以迈过去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建立协作的兴趣,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过程。常言道”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那些学习进程中的拦路虎在联合起来的团队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把积极学习的精神用于工作
积极的学习精神能使你更有效地运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探寻使用不同的办法获得同一个信息,比如通过讲座、通过书本、通过国际互联网、或通过朋友;摸索各种经验,深究理论如何用于实践,必要时深入到实践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或感觉;向他人介绍你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参加学习小组或解决问题小组;把实践活动与考试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