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50本,综述建国历程《新加坡通鉴》2014年面世。参与撰写政策研究所《新加坡通鉴》丛书的作者包括国大生物学系讲师西瓦索迪、美食专栏作家陈维煌、前公务员首长何学渊、国大社会学系教授蔡明发和外交部巡回大使比拉哈里。为纪念新加坡建国50周年,新加坡智库将在明年推出50本书,综述新加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及转变。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准备推出的《新加坡通鉴》(Singapore Chronicles)丛书,全套50本,每本将侧重一个课题。丛书覆盖的课题,包括新加坡重要历史事件如马印对抗、新马合并及分家等,同时也将从不同层面,如国家治理、政治发展、宪法、总统制度、公积金、动植物、艺术、体育、饮食以及文化遗产等主题,探讨新加坡发展至今的前因后果以及未来展望。
由名家撰文,每一本书篇幅约4万5000字(100页左右)。担任丛书总编辑之一的政策研究所特别研究顾问亚伦(Arun Mahizhnan)在记者会上介绍说,丛书的对象是广泛民众,因此将会深入浅出,对每个课题做入门的综述,并重点分析及探讨新加坡为何选择今天的道路,而非其他发展模式。受邀撰写书籍的作者,都是新加坡公共服务、学术及文化领域名人,包括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陈庆珠教授及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前公务员首长何学渊、学者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蔡明发及生物学系讲师西瓦索迪(N. Sivasothi),以及著名饮食作家陈维煌(Sylvia Tan)等。政策研究所所长贾纳达斯·蒂凡(Janadas Devan)以及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等也参与撰文。担任过多个政府部门常任秘书的何学渊,将带领四名公共服务学院研究员撰写有关新加坡如何治国。他指出,有不少治国原则可追溯到英殖民时代,但“这本书不光是描述过去,也会反映近代发展……它将重点介绍新加坡今日的治国方针。”撰写“马印对抗”的比拉哈里,曾担任外交部常任秘书。他表示,希望从这个题目揭示新加坡外交策略的整体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