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比赛

 
    新加坡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比赛,开放给中学和理工学院学生参加。由新加坡福州会馆、新加坡作家协会联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比赛”,开放给中学和理工学院学生参加。比赛分为两组,中学组(中一至中五在籍学生)及学院组(初院、高中及理工学院学生)。参赛作品必须是华文原创作品,翻译作品一概不理,而且是未经任何形式的媒体发表,亦未曾参加其他比赛获奖。
 
   作品题材可自由发挥,但不涉及敏感与煽动性课题,自定题目,字数不超过1500字(包括标点符号)。两组将评选出金奖作品一篇、银奖作品二篇、铜奖作品五篇及优秀奖作品15篇。每位参赛者最多可提交三篇作品,在3月31日前以WORD格式电邮至[email protected]。由学校统一递交的作品须附呈参赛作品一览表。
 
   新加坡早期的华人移民社会,是以方言群来区分。1823年,莱佛士拟定英殖民地分而治之的政策,这导致流寓或移居新加坡的华人散居于不同的地区,这些聚落是以方言群来区分的。上述图表的数据所显示的福州籍移民人数与先贤杨人月所披露的虽然不甚相符,但这很可能是当时的人口统计不够精确。无论如何,上图告诉我们,福州社群人单势薄,比较其他方言群,福州人移民海外显然是属于后来者。,福州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只是缺乏推动力,所以不能进步;缺乏凝聚力,所以无法团结,不进步、不团结,自然没有地位,不闻于时。杨人月的这番话显然有其道理。二战之后,福州人团结的意识显著增加,这可从福州会馆的重修、会馆领导人的大力呼吁中窥见一斑。其中一个较明显的例子是“福州咖啡商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这标志着福州人不但在乡谊(地缘性)上趋向团结,而且更迈开一步,在商场上(业缘性)组织联盟,设立公会。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新加坡福州人在二战之后的团结意识大为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孩童失学情况严重,福州会馆复办三山学校,期间成立复兴委员会,教育股召集同乡教育界座谈会讨论复办三山学校。当时,在新世界大东酒楼举行的座谈会,即席认捐款额达1万余元,成绩斐然。

新加坡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比赛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