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拜读了去年12月1日“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李希贵分解好学校”一文,甚是欣喜。身为中国教改的灵魂人物之一的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办学的独特方法,的确非常值得新加坡人琢磨和学习。笔者是在一次的机缘下,有幸出席由李希贵校长主讲的“在反思中重建——‘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讲座,并深受启发。之后,拜读了李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新学校十讲》二书,读后不禁对这位富有魄力的校长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其教育理念和办学方法更是激起了笔者的许多想法。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方法,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新加坡人借鉴的。
 
   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李希贵校长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几十年里,他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笔者所非常欣赏的。对学生,他主张凡事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对学校的“客户”,也就是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机会。在新加坡的校园内,尽管常常听到学校倡导致力于栽培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华和发挥各自的潜能,但新加坡人是否真正办到了这一点呢?资源的有限自然不在话下,但在实施任何政策、推行任何计划或主办任何活动之前,新加坡人是否有真正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让他们了解自己,进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事实上,往往是学校和教师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学生喜欢什么,或者是打着“新加坡人比学生还清楚他们需要什么”的旗号,规定学生一定要学习什么或者是参加什么活动。
 
   在新加坡,最为常见的是学校为了发展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色,让其成为一所特色学校,而忽略了一所学校是由具有不同需要、兴趣和潜能的学生所组成的。学校是否更应该致力于了解个别学生的需要和培养各具特色的学生,而不是把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于既定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呢?在李校长“以人为本”的诸多教育方法当中,我也非常欣赏并赞同他对于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培养他们能够自主做出职业和人生选择的能力的重视。在N水准成绩放榜之际,有学生领了成绩后才开始盘算之后的路要怎么走。面临重修一年或是报读工艺学院的抉择,该学生不知所措,但却必须在几天内就做出决定。仔细想想,感觉好像每逢成绩放榜的时候,都会有一群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学生。而即使那些已经决定自己的去向的学生,可能也是因为父母早已为他们做了决定,抑或是跟随朋友的脚步而选择报读某某学校。有多少学生(中学以上)是在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情况底下选择适合他们的道路的呢?我相信新加坡有很多孩子不是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就是对某些职业的认识只停留于表面,甚至有的孩子连自己到底有什么特长也浑然不知。学校应该帮助学生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目前,虽然新加坡大部分的学校都有提供职业指导的服务,但那只是整个教育体系下很小的一个环节,在校内并不受重视,也没有进行得很全面。
 
   通过不同的管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让他们尽早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提供他们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专业领域的机会,是本地学府所欠缺的。学生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在学习上自然就会变得积极向上。到时,新加坡人担心的不是学生不愿意学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是担心新加坡人是否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饥渴,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他们的目标。近年来,新加坡人越来越关注教育课题,无论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或是社会大众,大家都在积极地讨论着新加坡教育未来的方向。笔者认为,在发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方面,新加坡人仍有许多发展和发挥的空间。若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想,新加坡人需要认真审视目前的一些办学和资源分配的方法,尽量做到由下而上,因材施教,培养一群有想法、有个性的国家未来主人翁。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