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打工族在家庭和工作之间难以找到平衡,他们希望有多点时间来照顾家庭,但却因为工作忙碌而分身不暇,陈铭威就是其中之一。他从事银行业和咨询业长达十多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四个小孩,但他非常喜欢和孩子们接触,想要亲身陪伴他们的成长。从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并不只是将规模变大,而是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学习大企业的运作方式,更系统化和专业化。
10年设11分行。把照顾孩子发展成大事业。陈铭威非常喜欢和自己的四个孩子接触,想要亲身陪伴他们成长,因此他决定辞掉繁忙的工作,自己创业,开办儿童托管中心。他从2003年收购第一家托管中心至今,公司已经设立了11家分行。正是这样的想法,陈铭威决定自己创业,开办儿童托管中心。他认为,自己当老板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另一方面,他非常看好本地幼儿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大展拳脚。然而,陈铭威并没有关于幼儿产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仅要创业,而且还要转换行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铭威说:“正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可以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去尝试很多我认为可行的想法,并把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带进来。”
他把在银行业和咨询业的经验运用到发展自己的企业中。陈铭威说,“我曾经参与银行收购的工作。我们会对要收购的公司进行评估,计算它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预估它的价格。和银行收购类似,我首先收购了一家待售的儿童托管中心,名为Star Learners。托管中心的主管和老师们,就像银行经理和员工一样,大部分被继续聘用。”陈铭威回忆说:“这家托管中心当时正处于财务危机之中。之前的老板留下了一些税务问题,不巧又遇到了沙斯(SARS)事件。”万事开头难,陈铭威遇到困难并没有气馁。他认为,人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只要能有合适的人(right person),就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right thing),大家各展所长,一定能够齐心协力渡过难关。”通过深入沟通,陈铭威感觉到,这位主管有她的专业特长,她在教育小孩、和家长沟通这两方面格外出色。他也观察到,孩子们和家长们都非常喜欢这位主管,其他老师也和她相处愉快。
陈铭威决定和这位主管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主管负责教育托管等专业的部分,她来引导其他老师一起处理专业工作。我来负责解决之前的财务问题,并以我之前在大公司的经验,来管理规划企业的行政、财务等。”在两人紧密合作下,这家托管中心终于熬过了艰难时期,并且越办越好。陈铭威决定沿用Star Learners儿童托管中心(Childcare Center)的名称,将规模逐步扩大,在全岛设立分处。
企业扩张需资金和人力。陈铭威说:“企业扩张需要两个关键因素,资金和人力。过去在金融业的经验和人脉,让我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资金,不过找人却是一件难事。孩子们需要好的、负责任的老师。”他在选择老师时,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老师除了要有专业能力,也要认真负责。陈铭威并不相信通过面试就能完全了解一个员工。“除了面试之外,我们会观察这个新人的人品,了解他的能力。一般上,我们的员工都由同事介绍,尽可能找信得过的人。”正因为请人难,陈铭威非常珍惜每个员工。他希望能留住员工,让员工乐意为公司效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他是我们的员工,我们就会全心相信他,全力支持他,给他足够的空间。有时候老师和家长之间会发生矛盾。这种时候,我们不是先去指责老师,而是去进行调查,先支持我们的老师,再跟家长耐心解释。”他认为,有种说法是,顾客永远是对的。其实这种说法不正确。“我相信员工是对的。我们聘请值得信赖的员工,他们不会特意去做伤害顾客利益的事情。这中间一定有什么误会。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指责员工,那么他们会对公司很失望。员工失望后,做事情就会失去动力,这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味偏袒顾客,也会引来其他的问题。“相反,当员工得到公司支持时,他们会对公司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不想辜负公司的期望,所以会更积极地工作。当员工在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做事,也自然会把这种愉快传达给顾客,员工满意,顾客受益。”
陈铭威强调,“但是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员工,也要敢于说不,要狠下心来去解雇他。”公司上下是一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问题,而影响了整个团队。他打比方说,“一个员工很懒散,推卸责任,请同事代班。如果让他继续这样,其他同事只会越来越辛苦,整个团队就被他拖累。”从2003年收购第一家托管中心至今,公司已经设立了11间分处。目前托管中心共有200名老师,可收1000名儿童。陈铭威认为,企业须做大,大企业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生存。“过去我在咨询公司工作,为别的企业担任顾问,常常告诫这些企业要做大做强。数据证明,大企业更容易产生品牌效应,更有实力去应对激烈的竞争。”他强调说,从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并不只是将规模变大,而是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学习大企业的运作方式,更系统化和专业化。比如说,以前他们没有一个专业的行政队伍。在一些托管中心,请老师负责在课余时间进行行政工作。现在,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行政人才,成立了一个行政部门,负责处理11个托管中心的行政工作。
陈铭威表示,建立系统化的部门,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分工更明确,更有效率。他认为,这种体制的变革,对企业长期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先做好这些基础准备工作,中小企业才有实力去做大做强。如果不进行这些基础改革,当企业一下子资金变多,规模剧增,就会变得一团糟,随时可能遇到危机。”但他也表示,“在学习大企业的运营模式时,也要懂得变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陈铭威在大公司工作多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他举例说,“几乎每天都有会议,每个星期都要交报告,明明不需要开会,不需要写报告,也要无病呻吟。”他决定改变这些死板的流程,去除繁文缛节,让员工工作起来更有效率,能享受更多自由。
与众不同的课程设计。企业发展的另一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特色。陈铭威表示,“和其他儿童托管中心相比,我们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课程设计,更注重儿童的体能发展,强调德、智、体各方面能够全面发展。”陈铭威和自己的孩子们相处发现,学业教育之外,体能培养也非常重要。“孩子喜欢运动,身体素质好,能增进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的性格更健全、更阳光。”因此,他邀请专业老师来进行体能培训,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让孩子们选修。除了体能发展外,陈铭威也重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业精神。“我们正在组织孩子们筹备义卖会,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制作东西,再卖出去做慈善,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发掘孩子多方面的潜力,让他们更健全地发展。”
10年设11分行。把照顾孩子发展成大事业。陈铭威非常喜欢和自己的四个孩子接触,想要亲身陪伴他们成长,因此他决定辞掉繁忙的工作,自己创业,开办儿童托管中心。他从2003年收购第一家托管中心至今,公司已经设立了11家分行。正是这样的想法,陈铭威决定自己创业,开办儿童托管中心。他认为,自己当老板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另一方面,他非常看好本地幼儿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大展拳脚。然而,陈铭威并没有关于幼儿产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仅要创业,而且还要转换行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铭威说:“正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可以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去尝试很多我认为可行的想法,并把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带进来。”
他把在银行业和咨询业的经验运用到发展自己的企业中。陈铭威说,“我曾经参与银行收购的工作。我们会对要收购的公司进行评估,计算它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预估它的价格。和银行收购类似,我首先收购了一家待售的儿童托管中心,名为Star Learners。托管中心的主管和老师们,就像银行经理和员工一样,大部分被继续聘用。”陈铭威回忆说:“这家托管中心当时正处于财务危机之中。之前的老板留下了一些税务问题,不巧又遇到了沙斯(SARS)事件。”万事开头难,陈铭威遇到困难并没有气馁。他认为,人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只要能有合适的人(right person),就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right thing),大家各展所长,一定能够齐心协力渡过难关。”通过深入沟通,陈铭威感觉到,这位主管有她的专业特长,她在教育小孩、和家长沟通这两方面格外出色。他也观察到,孩子们和家长们都非常喜欢这位主管,其他老师也和她相处愉快。
陈铭威决定和这位主管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主管负责教育托管等专业的部分,她来引导其他老师一起处理专业工作。我来负责解决之前的财务问题,并以我之前在大公司的经验,来管理规划企业的行政、财务等。”在两人紧密合作下,这家托管中心终于熬过了艰难时期,并且越办越好。陈铭威决定沿用Star Learners儿童托管中心(Childcare Center)的名称,将规模逐步扩大,在全岛设立分处。
企业扩张需资金和人力。陈铭威说:“企业扩张需要两个关键因素,资金和人力。过去在金融业的经验和人脉,让我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资金,不过找人却是一件难事。孩子们需要好的、负责任的老师。”他在选择老师时,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老师除了要有专业能力,也要认真负责。陈铭威并不相信通过面试就能完全了解一个员工。“除了面试之外,我们会观察这个新人的人品,了解他的能力。一般上,我们的员工都由同事介绍,尽可能找信得过的人。”正因为请人难,陈铭威非常珍惜每个员工。他希望能留住员工,让员工乐意为公司效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他是我们的员工,我们就会全心相信他,全力支持他,给他足够的空间。有时候老师和家长之间会发生矛盾。这种时候,我们不是先去指责老师,而是去进行调查,先支持我们的老师,再跟家长耐心解释。”他认为,有种说法是,顾客永远是对的。其实这种说法不正确。“我相信员工是对的。我们聘请值得信赖的员工,他们不会特意去做伤害顾客利益的事情。这中间一定有什么误会。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指责员工,那么他们会对公司很失望。员工失望后,做事情就会失去动力,这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味偏袒顾客,也会引来其他的问题。“相反,当员工得到公司支持时,他们会对公司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不想辜负公司的期望,所以会更积极地工作。当员工在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做事,也自然会把这种愉快传达给顾客,员工满意,顾客受益。”
陈铭威强调,“但是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员工,也要敢于说不,要狠下心来去解雇他。”公司上下是一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问题,而影响了整个团队。他打比方说,“一个员工很懒散,推卸责任,请同事代班。如果让他继续这样,其他同事只会越来越辛苦,整个团队就被他拖累。”从2003年收购第一家托管中心至今,公司已经设立了11间分处。目前托管中心共有200名老师,可收1000名儿童。陈铭威认为,企业须做大,大企业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生存。“过去我在咨询公司工作,为别的企业担任顾问,常常告诫这些企业要做大做强。数据证明,大企业更容易产生品牌效应,更有实力去应对激烈的竞争。”他强调说,从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并不只是将规模变大,而是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学习大企业的运作方式,更系统化和专业化。比如说,以前他们没有一个专业的行政队伍。在一些托管中心,请老师负责在课余时间进行行政工作。现在,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行政人才,成立了一个行政部门,负责处理11个托管中心的行政工作。
陈铭威表示,建立系统化的部门,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分工更明确,更有效率。他认为,这种体制的变革,对企业长期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先做好这些基础准备工作,中小企业才有实力去做大做强。如果不进行这些基础改革,当企业一下子资金变多,规模剧增,就会变得一团糟,随时可能遇到危机。”但他也表示,“在学习大企业的运营模式时,也要懂得变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陈铭威在大公司工作多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他举例说,“几乎每天都有会议,每个星期都要交报告,明明不需要开会,不需要写报告,也要无病呻吟。”他决定改变这些死板的流程,去除繁文缛节,让员工工作起来更有效率,能享受更多自由。
与众不同的课程设计。企业发展的另一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特色。陈铭威表示,“和其他儿童托管中心相比,我们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课程设计,更注重儿童的体能发展,强调德、智、体各方面能够全面发展。”陈铭威和自己的孩子们相处发现,学业教育之外,体能培养也非常重要。“孩子喜欢运动,身体素质好,能增进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的性格更健全、更阳光。”因此,他邀请专业老师来进行体能培训,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让孩子们选修。除了体能发展外,陈铭威也重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业精神。“我们正在组织孩子们筹备义卖会,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制作东西,再卖出去做慈善,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发掘孩子多方面的潜力,让他们更健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