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当老婆在医院里生孩或是孩子出生不久需要陪伴,那怎么办呢?一个可喜的消息来字政策的生育结婚政策:男雇员从今年起可享有一周有薪陪产假,如果妻子愿意分享四个月产假中的其中一周,男雇员则可享有额外一周陪产假,这两周陪产假费用由政府支付,资助顶限是每周2500元(包括公积金)。政府针对结婚生育宣布的配套中有一个重点,那是从今年5月起,女雇员一怀孕便能够获得工作保障。女雇员怀孕期间遭到不合理裁退或解雇,雇主必须为她们提供应得的生产福利。只要与雇主达成协议,男雇员可在子女满周岁前,灵活申请陪产假。新一轮的鼓励结婚生育配套首次推出法定陪产假,两周的有薪陪产假费用由政府支付,资助顶限是每周2500元(包括公积金)。只要与雇主达成协议,男雇员可在子女满周岁前,灵活申请陪产假。
政府在2008年检讨配套时,认为当时还不是推出父亲陪产假的时候,让一些人感到失望。政府这次的配套更注重夫妻共同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协助副总理张志贤管理国家人口与人才署的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解释,推出法定陪产假是为了鼓励父亲在养育子女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另外,育有7岁到12岁子女的父母,从今年起可享有两天育儿事假。目前,只有育有7岁以下子女的父母可享有六天育儿事假。从事合约工作的女性只要在过去一年里工作至少90天,即可享有由政府支付的产假福利(Government-Paid Maternity Benefit)。这项现金福利的计算方式将申请者过去一年的总收入和全年工作天数来计算。生育头两胎的女性可得到政府提供的八周生产福利,生育第三胎或更多胎的女性则可得到政府的16周生产福利。
领养事假是另一新的法定事假,领养者可在养子女满周岁前享有四周领养事假。目前,雇主自行决定是否要提供领养事假,若提供可向政府申请补贴。新设的假期与福利在政府修改法令后,于2013年5月1日正式生效。不过,若雇主为子女在今年1月至5月出世的男雇员提供陪产假,他们可在5月过后向政府申请补贴。
增加照顾子女的假期虽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互动,但却可能影响女性的工作保障。过去几年,人力部接到关于怀孕与生产福利的投诉增加。投诉个案从2007年的72起增加到2008年的95起,2009年的投诉甚至高达147起,2011年的投诉个案达112起。
目前,只有在生产前三至六个月遭解雇的女雇员能够得到保护。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詹惠凤说,政府采纳工会建议,加强孕妇的工作保障令人鼓舞。她说,让从事合约工作的女性可享有生产福利则是一大突破,因为“这些措施同时照顾到女性的工作保障,以及新生儿所需的呵护。“工会与政府讨论的过程中极力为合约工人争取生产福利,这项建议被接受了,显示新加坡正朝向更具包容性的劳动队伍。”
全国雇联:整体配套“平衡灵活”
担心延长产假将影响企业运作的全国雇主联合会则认为整体配套“平衡且灵活”。全国雇联会长李庆言“劳动市场紧缩,将产假维持在16周有利于雇主。这是得到雇主支持的配套。”张殷娜博士(30岁,研究员)刚在五周前升为人母,这名新妈妈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新生宝宝以母乳喂食至少六个月,如果真的要鼓励妈妈们这么做,那四个月的产假肯定不够。”她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产假,让妈妈专心照顾好子女。至于是否会担心放长假会影响事业,她说:“宝宝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照顾,工作的事等以后再补回来吧!”
奖励灵活工作安排 相关基金将会改善
政府正在检讨如何改善工作与生活平衡发展基金,基金接下来将通过拨款奖励雇主为员工提供灵活工作安排。成功落实灵活安排计划并吸引员工选择灵活安排的企业也将获得奖励。卫生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昨天在记者会上说,政府将检讨工作与生活平衡发展基金(WOW! Fund),让有意推行灵活工作安排的企业得到更有力的帮助。她强调,政府下来将更着重于灵活工作安排措施的使用率。她指出,一个可能做法是另辟新措施,奖励推出和鼓励员工选择灵活工作安排的雇主。更多细节将在日后公布。工作与生活平衡发展基金于2004年推出,目前主要资助落实平衡工作与生活计划时所需的培训、咨询和基础设备开销。至今,超过850家企业申请使用这笔经费,这些公司最常推出的措施包括在办公室外以电子通勤(telecommuting)、灵活工作时间和灵活工作安排。近年来,申请基金的企业逐年增加,一年平均增加100多家企业;多达95%的申请者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灵活工作制推动计划”(Flexi-Works! Fund)自2008年推出以来,协助368家企业提供4800多个灵活工作职位。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希望雇主在应付劳动市场紧缩所带来的挑战时,推出贴近年轻夫妇理想中的工作制度,作为吸引和挽留人才策略。她说:“长远来说,人口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人口萎缩,对企业也不是好事,因此我们希望雇主长远看待这个问题,制造亲家庭氛围。”灵活工作安排使用率有待改进。人力部将继续与雇主、工会和雇员合作,调整心态和工作文化,并通过奖励,鼓励雇主推行和鼓励员工接受灵活工作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