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初识

英国教育

英国的高等院校 英国的每一所高等院校都负责各自项目的标准和质量,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QAA)仍会定期对此进行独立审查。他们确保了英国的每一所院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能得到承认的奖项及文凭、以及适当的学术标准。 QAA已经拟定了一套执行标准,实施的对象是在其他国家提供学位课程的英国院校。如果你选择在自己的国家学习以获得英国文凭,你也可以同样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及支持,就像在英国当地求学一样。 英国院校的许多院系也都通过了专业机构的认证,他们会对课程安排提出建议,并进行参观检查。 位于苏格兰的院校要接受督学署(HMIe)的检查。 英国的私立学校 英国的大多数私立学校都是独立学校委员会(ISC)的会员。私立学校督察会(ISI)是ISC的分支机构,确保所有的会员学校接受定期检查以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不属于ISC会员的英国私立学校由教育标准、儿童服务及技能办公室(Ofsted)进行督察。在苏格兰,由HMIe进行督察,可以在HMIe的网站上查看针对每所院校的督察报告。 对英国所有私立学校的评估都是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的: ­ 所提供教育的质量 ­ 学生在精神、品德、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 学生的福利、健康及安全 教室和住宿 ­ 信息提供以及处理投诉的方式 英国私立六年级学院及辅导学院 英国的私立学院定期接受审查与认证,由英国认证委员会(BAC)或ISC实施。督察人员了解国际学生的需求,比如英语支持以及有关在英国生活的建议。 二、英国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英国留学期间,独立并不仅仅是远离家园。无论你学习什么课程,你都应该独立思考形成创新的见解。英国的教育能够增强你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善于分析又注重研究的技能,为你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和导师紧密联系,是英国所有学位课程的一个独特优势。英国院校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支持。很多学校开设英语课,侧重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技巧的提高,从而顺利完成主修课程。 英国的研究生课程 英国的研究生课程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大量工作,这样会真正提高你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如果是讲授式课程,研究生导师和讲师仅仅讲授课程框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而研究型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则是学生在学术指导下进行原创性研究。 英国很多研究型课程通常先采取讲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技巧,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英国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 英国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是一个学习强度大、极富挑战性但是回报又非常可观的讲授式研究生课程。它要求学生研究大量材料、完成项目和任务并且定期进行演示报告。MBA 的教学特色包括案例研究、模仿和商业游戏。 英国的本科学位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位课程。本科学位课程中一些重点科目是必修课,你还可以在选修课中自由选择。这样你就有机会专门研究一个重点领域,从而实现职业目标。 讲师授课时英国本科学位课程的重要形式,但是大部分课程是小型辅导和研讨小组模式。你 需要和导师与同学一起讨论并分析事先准备的论题。这种方式鼓励你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如果你选择的是英国本科学位课程的技术性专业,你可能要花不少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验,以培养必要的技术技能。 英国的英语语言课程 英国是英语的故乡,在面向母语为非英语者的英语教学方面,英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任何学校都有丰富的留学生英语教学经验。 英国学校可设各种水平的语言课程,为留学生因材施教提供帮助。小班授课模式使得教师可以密切关注你的学习需求。 从你跨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就会鼓励你用英语沟通。英语语言课程采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 游戏 ­ 角色扮演 ­ 解决问题 ­ 小组讨论 英国私立学校和学院 英国的私立寄宿学校以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完善的配套设施闻名于世。学校实行小班授课,教师能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以。在私立学校的学习经历将使你变得独立自强、善于交际并且好学上进。 英国职业教育和大学预科课程 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鼓励学生自学。学生需要合作完成项目,在图书馆自习,或通过实践展示进行评估。职业教育课程要求良好的学术基础和实际技能相结合,一切都是为了特定的职业做准备。 三、英国的大学学习和学位 到英国读大学有很多理由–同时也有很多可选的课程。英国的上百所高等教育大学及学院开设了从会计到动物学的各种课程。英国以其高质量的教学誉满全球,你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并获得学位。 英国大学教育给你一个珍贵的机会学习你所感兴趣的专业。无论你选择攻读学士学位、预科学位还是HND,你都能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 英国的大学开设了上千种课程,例如科技、计算机与商务、艺术和设计、社会学、人文学等等。英国教育体系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 适合你的大学课程 范围广泛的英国大学课程给学生很大的灵活性。你可以直接申请本科学位,或者完成两年的HND或预科学位之后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你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荣誉学位专攻某一专业,或者选择联合学位以及联合荣誉学位。

英国教育 Read More »

英国城市系列介绍:伯明翰(Birmingham)

伯明翰是*贸易起家的城市,从曲别针到小汽车,什么都生产,产量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4。著名的罗佛(Rover)和美洲虎(Jaguar)汽车,流行组合UB40和吉百利巧克力都是产自伯明翰。伯明翰的工业产值占全英的1/5,其工业实力可以与伦敦相抗衡。 伯明翰是英国两大珠宝产地之一(另一个是伦敦的哈顿公园Hatton Garden)。伯明翰的珠宝业可以追溯到12世纪。 伯明翰的运河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是伯明翰运河航线的一小部分。18世纪时这些运河被用来运输物资。今天,运河区的老仓库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办公楼、酒吧、咖啡馆和夜总会。 伯明翰是巴蒂(Balti)之都,因为这种味道辛辣的菜是移居此地的大量克什米尔人带来的。巴蒂的字面意思是吊桶,但实际上是一种带把手的圆底锅。今天,这种作法简单、味道辛辣的烹饪方式风靡英国。现在伯明翰的100多家巴蒂餐馆每周都吸引两万多人前来就餐。 人口:100多万(还有500万人居住在离伯明翰市区50英里以内的地区) 交通:伦敦西北190公里,乘火车到伦敦需1小时20分钟 伯明翰是三个职业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伯明翰城和西布罗姆维奇)的所在地,也是Edgbaston国际板球比赛的赛场。 

英国城市系列介绍:伯明翰(Birmingham)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曼彻斯特(Manchester)

曼彻斯特是英格兰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英国除伦敦以外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业革命发源于此,现在是英国最具活力和动感的城市之一。 曼彻斯特经历了惊人变化,正面临巨大挑战。它是西北地区的金融、商贸、零售、文化和休闲中心,有大型国际机场,是欧洲学生人数最多城市之一。曼彻斯特正从一个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一个繁荣、现代而又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在巩固制造业地位的同时,曼彻斯特也重视发展知识经济,已经跻身欧洲十大最佳商业城市行列。 近年来,曼彻斯特的音乐成就也让世界刮目相看,SimplyRed、Black Grape、Oasis、M People乐队都为自己来自曼彻斯特而骄傲。 曼彻斯特的体育运动名气也不小。除了曼联,还产生了夺冠王牌兰卡瑟尔郡板球俱乐部,以及篮球、冰球、赛车和橄榄球等的出色球队。曼彻斯特有英国最棒的体育设施,现在仍在为2002年在这里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进行扩建。 人口:50多万,加上郊区约200余万。 交通:伦敦西北326公里,乘火车到伦敦需2小时30分钟 曼彻斯特有除伦敦以外最大的华人团体,建于1987年的中国艺术中心极大推动了当地的中国艺术和文化发展,使华人后裔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归属。 

英国城市介绍:曼彻斯特(Manchester)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剑桥(Cambridge)-英国最负盛名的学术之城

剑桥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大学城,20世纪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城里中世纪的建筑,狭窄的街道和古老的街区和花园无一不在讲述着它的过去。剑桥的现代主义和创新精神又使它拥有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工业部门、购物中心、剧院、博物馆和画廊。 剑桥有31所学院,其中三所是女子学院,两所是研究生院。其余的招收各种进行深造学习和研究的学生。 剑桥的学院集中了城市里的建筑精华,因为这些建筑都是国王、女王、主教、贵族和富人遗孀们建的,他们吸引来很多慷慨的赞助,用地用钱毫不吝惜。所以剑桥的学院请最好的设计师设计出了反映英国700年建筑风貌的经典建筑。 几世纪以来,从牛顿到霍金,剑桥的巨大科学成就举世公认。剑桥出了13位英国首相,并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剑桥大学有密切联系。 人口:12万多 交通:伦敦以北87公里,乘火车到伦敦需1小时10分钟 著名的国王学院合唱团的演出自1928年起就在圣诞前夜向世界各地播出。这支男子合唱团由16名国王学院合唱学校的中学生和16名国王学院的声乐学者组成。 

英国城市介绍:剑桥(Cambridge)-英国最负盛名的学术之城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诺丁汉(Nottingham)-英格兰中东部城市

诺丁汉,位于Trent河畔,是英格兰中东部的主要城市。约有30万居民。在伦敦北面120英里处,有极佳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线路。   诺丁汉是一座拥有着传奇色彩的古老城市。诺丁汉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公元6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在此,9世纪又受到外族的入侵,11世纪为诺曼人所统治。大约700年前,在诺丁汉以北广阔的舍伍德森林中,有一伙以罗宾汉为首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揭竿而起,反抗诺曼人的压迫。直至如今,以罗宾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仍层出不穷。 诺丁汉好象所有景点都是围绕着罗宾汉这个传奇人物开设的。据说他是贵族出身。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是一个避世的逃犯,关于他的传说也就众说纷纭了。而罗宾汉活动的舞台,有人说是英格兰,有人说是爱尔兰或苏格兰,甚至有人说是法兰西。但不管怎么说,在英格兰中部确实有许多缘于罗宾汉的传说和故事。比如,这里是罗宾汉的山丘啦,那里是罗宾汉的泉水、洞穴啦,罗宾汉的箭曾射中这里啦,等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是罗宾汉生于12世纪60年代,其活动主要集中在理查德一世(1189~1199年在位)至约翰王(1199~1216年在位)期间。当时,有多许触犯了严厉法律的逃犯匿藏在森林中。可以想象,在那里拉起一支勇敢忠义的队伍是不难的。据说罗宾汉死于1247年11月18日。就在弥留之际他还射出一支箭,人们便在箭所射中的地方埋葬了这位好汉。说到罗宾汉,就必须说说充满传说的森林——舍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这片森林过去一度占地很广,今天却被开辟出来,城镇和村庄分布其间。由诺丁汉市向北30公里,有一个埃德温斯托村,村边是舍伍德森林中心,在此可欣赏到中世纪森林的耗貌。中心内还设有展馆,专门解说罗宾汉的故事。中心附近有一棵巨大的橡树,传说中它也扮演了一个角色。据说,罗宾汉与他的伙伴们便是在此树下邂逅的。是真是假,树旁的解说牌上自有答案。原来,橡树的寿命最多不超过500年。罗宾汉的时代距今已700年,这棵大树当时怎么会在场呢?确实如此。 此外,由中心到这棵像树大约2公里,是由一条步行道连接的。不过,无风不起浪。走在林中,心中会不时涌出过去的那些浪漫故事。除了森林,还有历史、传说与艺术的世界——诺丁汉城堡(Nottingham Castle),1068年,威廉王下令在此地修筑城堡。据说在挖掘护志河时遇到了砂岩岩层,工程十分艰巨。到了13世纪初叶,约翰王拟定了重建城堡的计划。工程的总指挥便是诺丁汉郡长菲利普 ·马克。据说他是一个残酷的统治者,因而成为罗宾汉的仇敌。当时,这座城堡也就成了政治、财政、军队的中心。17世纪后,卡斯尔伯爵买下了城堡,并在岩石山上建起了公馆。1875年,这里再次得以修缮,并作为当地最大的博物馆对外开放,直至今日。由满目青翠的花园登上城堡,便来到卡斯尔博物馆。这里展品丰富多样,非常有趣。其中的一幅椭园形画作,名为《改革寓言》,颇有渊源。本来这幅画是理当收藏在伦敦怀特霍尔宫的,但在300年间一直去向不明。您在诺丁汉城堡中却会不经意的发现它。1330年10月的一个晚上,爱德华三世命属下入侵城堡,逮捕了其母伊莎贝拉女王的情人罗谢尔·莫奇玛。当时攻入城堡所用的秘密通道-莫奇玛洞穴,至今仍残存在城堡一侧。 此外,城堡大门建于1255年,本世纪又加以修葺,内部成为罗宾汉展室。当然也有很多与罗宾汉无关的一些景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诗人拜伦曾经住过的地方__纽斯泰德修道院(Newstead Abbey),诺丁汉是诗人拜伦的故乡。位于舍伍德森林边缘的纽斯泰德修道院,曾是拜伦家族几代人住过的公馆,十分有名。以前曾是教堂,1643年以后又恢复了公馆的职能。诺丁汉也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作者D.H.劳伦斯的故乡。小说同样是以舍伍德森林为背景展开的。 诺丁汉还以商贸发达而著名,尤以铁矿业、纺织业等更是名声在外。工业革命中,诺丁汉亦成为先驱。至今这里仍是全英屈指可数的工业城市,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诺丁汉的街市华丽、热闹,商业气息很浓。市中心两个大型购物中心巍然耸立,一条步行专用道连结其间。道路两边的小店也都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整体上虽多是古风建筑,但颜色鲜明,装饰漂亮,一点儿也不显得沉闷。特别是有时街角会突然冒出一座古式教堂,更为整个城市增添了几分魅力,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足见城市建设者们的精心。车站南侧便是卡灵顿街。由此向左北上,越过运河,穿过坎诺尔街再向前行,便可见到布洛德马什购物中心的入口。过了购物中心,便是明亮、繁华的里斯特门街。再向前,走过艾尔伯特街、圣彼得教堂,由伊克斯琴奇路北上,便到了旧商业广场。这一带是城市中心,广场的一半为参议会大厦所占据。咨询处便在这座带穹顶的建筑中。在此,您可得到饭店目录、城市简图及介绍罗宾汉乡村的小册子。由广场一侧的索斯路穿过弗莱尔巷、玛丽安路(以罗宾汉第三个妻子的名字命名),便来到诺丁汉城堡。这里曾是罗宾汉的仇敌、诺丁汉郡长官的住所。在城堡周围,有中世纪的小木屋塞文斯舍,古香古色。城堡南侧有一个旧酿酒厂称为布鲁豪斯,现在已辟为社会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此外,卡斯尔门路上还有一座纺织品与服装博物馆。由此经斯通尼街,便可返回旧商业广场,一路上古老的建筑随处可见。 诺丁汉虽然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大街上车水马龙,但是城市的环境非常好,可能是城市被森林环抱的原因,这里很少有大风而且气候非常友善,是英国公认的最舒适的城市之一,这里冬暖,气温在零下6-10摄氏度之间,一件羽绒服就可以过冬;夏凉,一般气温在20-28摄氏度之间,不会受骄阳暴晒之苦,一身短打扮是这里年轻人的标准穿戴。不过,和所有海洋性气候下的城市一样,诺丁汉也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因此,最好随身带一件雨衣,以防老天和你开的玩笑。作为一个国际城市,走在街上经常可以见到不同肤色的人走来走去,因此,在这里各种文化相交融,最突出的便是表现在饮食方面,城中有世界各地风味的餐馆,经营中国菜,意大利菜,法国菜等著名菜系的餐馆到处都有,随时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诺丁汉还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城市,城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非常高,比率达到99%。城中有在英国仅次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著名学府——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英国诺丁汉大学经皇家特许始建于1811年,是英国名牌高校之一。   

英国城市介绍:诺丁汉(Nottingham)-英格兰中东部城市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牛津(Oxford)

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学术中心,牛津每天接待的游客络绎不断。也许会给教授、学生,乃至校园警卫带来众多不便,但他们仍会以略带自豪的笑容迎接您。 这里是一片舒缓的丘陵地,泰晤士河与查韦尔河在此交汇。据说公元700年左右,撒克逊女王弗莱德威德在此地修建了一痤修道院,从而成为牛津的最早建筑。 13世纪,众多修道土聚集在牛津,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了大学。他们既是布道者,又是哲学家。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拥有1500名学者的牛津大学便在全欧洲享有盛名。 牛津市共有人口11万6千左右,其中学生1万3千人,分布在市内几所大学。大学多是以教学楼围起一片庭院,外围多被回廊环绕。漫步其中令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 包括这些大学校舍在内,整个牛津共有900多幢藏有自己独特历史的各式建筑。 您一定要登上圣玛丽教堂的塔楼放眼四望,在典型的英国田园之中,牛津城悠然横卧的景致令人惊叹。您完全感到在这里,虽然时光流逝,历史推陈更新,但传统依然生意盎然。 

英国城市介绍:牛津(Oxford)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约克(York)-北约克郡首府

你一定知道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吧(其实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它的英文原意是新约克。那么(老)约克在哪儿,又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呢?这里,我们就介绍一下让纽约人心仪的古城约克市。 约克位于英格兰北部的乌兹河畔,正好地处伦敦到爱丁堡的中点。从伦敦乘快车北上,不到两小时就可抵达相距三百多公里的约克。约克是英国寥寥可数的几个2000年古城之一,在英国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论人口,今天的约克只有十万居民,但它那古老的城池民居,浪漫的狭街曲巷,还有那宏伟的大教堂和众多的博物馆,每年竟能吸引300万游客。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古城约克已成为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约克市长期为约克郡(或者译为约克夏)的首府。该郡本是英国最大的郡,1974年其主体被分置为北、西、南约克三郡。约克市又成为北约克郡的经济文化中心。 约克还是一座新兴的大学城。1963年约克大学成立,现有5000学生。校址距市中心步行约半小时,占地470英亩。校园地点本是个沼泽。经别具匠心的建筑师疏导积水,汇流成湖,顿时赋予新型校舍以典雅的水国风光。学生宿舍临湖建筑。湖上的鸭子和天鹅每天大清早便隔着窗子向人讨食物,只要手上有一包碎面包,便可以做个“鹅妈妈”。湖畔各系之间以长桥联络,给平静的校园生活添了份诗情画意。

英国城市介绍:约克(York)-北约克郡首府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南安普敦-英国最大的客运港之一

天然良港 在英吉利海峡北岸的中心,坐落着一个20万人口的大港市——南安普敦。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北距伦敦只有120多公里,且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因而它又起着伦敦外港的作用。港口处于特斯特与伊钦两河口湾和索伦特峡之间,港宽水深,南面又有怀特岛屏障,风平浪静,宜于碇泊,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这个港城每年装卸货物超过3100万吨,是英国名列前茅的远洋海港,在南部诸港中,吞吐最更是高居榜首。 船舰登陆 南安普敦是个历史悠久的港城,早在罗马时期,这里已有船只停泊,并形成了居民点。中世纪时,该城是英国的主要港口。英王狮心理查率领的十字军就从这里启航远征。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的军队也从这里启程,前往法国作战。然而,港口的大发展是在1840年通火车以后。那时,越洋邮船多以此地为终点*岸。旅客下船后再转乘火车前往伦敦等地。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万里而来,也是在这里踏上英国土地的,在他的日记中把这里称为苏士阿姆敦。他的上岸标志着中国踏入了国际社会。 今天南安普敦仍是英国最大的客运港,有轮渡与海峡群岛、怀特岛以及法国相通。一些大型豪华的旅游客轮,如294米工,6万吨级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也以此地为家乡,因为这里的远洋客运站(Ocean Terminal)堪称世界最好的客运码头。如今,港口的重点在货运,尤其是杂货集装箱运输。西岸也设有油轮码头和炼油厂,并有输油管道通往伦敦。 泰坦尼克纪念碑 出了中心火车站朝东去,过地道、跨天桥,越过滚滚车流,就进入了繁华的市区。市东大公园里,塑有泰坦尼克纪念碑(Titanic Memorial)。泰坦尼克是1912年建成的大型客轮。它载着2200余人从此地启程开始处女航,驶往美国,途中与冰山相撞而沉没。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后来,遇救的旅客捐资修建了这座纪念碑。 城色素描 从热闹的商业大街Above Bar Street南行,老远望见一座大城门(Bargate),上有宏伟的城楼。它建于1180年前后,现已成为该市的标志。过城门,在高街(High Street)附近有圣迈克尔教堂和都铎老屋(Tudor House)等名胜。后者是半木结构的三层房屋,有多个尖顶,漆成黑色的木柱构成条形框架,白墙相嵌其间,黑白分明,富有特色。它是500年前都铎朝建成的,因而起名都铎老屋,现为地方史博物馆。从这里再朝西,就是中世纪的西城墙了。它系石砌而成,有10米之高,西城门也还存在。城墙外旧日是樯帆林立的码头,如今已淤为平地,令人有沧海桑田的感觉。然而作为港口城市,南安普敦比中世纪更为辉煌。不过它的码头都已移向更为开阔的市南半岛了.

英国城市介绍:南安普敦-英国最大的客运港之一 Read More »

英国城市介绍:利物浦(Liverpool)-默西塞得郡首府

利物浦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位于英格兰的西北部,是默西塞得郡得首府。 利物浦属于海洋性气候,全年的一般温度在10—32摄氏度之间,降雨平均分布在一年之中。 著名的Waterfront是lbert Dock、披头士、Tate美术馆和航海博物馆的故乡,内陆有迷人的Croxteth国家公园和Speke厅,市内建筑独具风格,有著名的大教堂、市政厅、圣乔治大厅、大剧院和Philharmonic音乐厅。利物浦与中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可上溯至清朝年间。市内建有欧洲最古老的中国城,海岸面貌与上海非常相似。 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在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地区,1940年,棉花贸易和纺织品工业开始走下坡路,1950年著名的英国披头士在利物浦开始他们的演艺生涯。利物浦目前人口约有52万。 利物浦一般的生活费用会比英国的南部地区高15%—20%,一些物品的参考价格如下: 1、一份报纸约40P; 2、一打鸡蛋约1.30; 3、一罐可口可乐约50P; 4、一份炒饭约2P; 5、一份麦当劳的套餐约3P; 6、一张戏票约4P; 7、一双皮鞋约30—60P; 8、一包方便面约36P; 9、一袋面包约30P—90P; 10、一瓶牛奶约36P。 利物浦是英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尽管这几年出口有所下降(大型制造业)但它仍然是英国第二大港口,仅次于伦敦,进口的产品主要包括:谷物、木材、纺织品。城市本身的制造业包括制药、电子设备、制糖业、橡胶业。

英国城市介绍:利物浦(Liverpool)-默西塞得郡首府 Read More »

英国的地理环境怎么样?

     主要组成是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岛国,还包括一些英国海外领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 ,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是一个岛国。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较均匀。就全国来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的雾气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还有薄薄的烟霭;冬季则经常飞雾迷漫,似雨非雨,若烟非烟,这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那里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这个岛国的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的确,在一日之内,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下午未到3点,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则正好相反,日长夜短,晚上10点多才开始入黑。一般来说,夏天是旅游英国最好的日子。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总体而言,英国主要地区的天气特征如下:   英格兰北部:温度比南部要低   英格兰东北部:最冷的地区   英格兰南部:气候最好的地区   英格兰东南部:夏季温度高,冬天温度低,温差变化大   英格兰东部:降雨较少的地区   英格兰西部:降雨最多的地区   时差:北京与英国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相差8小时,也就是说北京比英国早8小时。比如,英国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为零时,而北京是早晨8时     

英国的地理环境怎么样? Read More »

英国地理环境介绍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较均匀。就全国来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的雾气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还有薄薄的烟霭;冬季则经常飞雾迷漫,似雨非雨,若烟非烟,这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那里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这个岛国的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的确,在一日之内,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下午未到3点,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则正好相反,日长夜短,晚上10点多才开始入黑。一般来说,夏天是旅游英国最好的日子。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英国地理环境介绍 Read More »

悉尼地理及气候

悉尼地理 悉尼位于东面的太平洋与西面的蓝山之间的沿岸盆地。悉尼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海港──杰克逊港(Port Jackson),以及超过70个海港和海滩,包括著名的邦戴海滩(Bondi Beach)。悉尼的市区占地1,687平方公里(651平方英里),面积跟大伦敦相若。悉尼都会区(悉尼统计局)占地12,145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有效范围是国家公园和其他未开发的土地。 悉尼占据了2个地理区域──坎伯兰峡谷(Cumberland Plain)和康士比高原(Hornsby Plateau)。坎伯兰峡谷是一个比较平坦,有些起伏的地域,横卧于杰克逊港以西和以南。康士比高原是海港以北的高原,海拔200米(656英尺),被草木丛生的溪谷切割开。悉尼最旧的区域位于平坦的地区。康士比高原,称为北岸,由于地势陡峭,发展得较慢,一直以来是人迹罕至的回水。及至1932年悉尼港湾大桥启用,才将高原与城市连接起来。悉尼气候 悉尼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气是由邻近的海洋调节的,所以内陆的西部城区录得较极端的气温。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区的气温是18.6°C–25.8°C,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C以上。录得的最高温度是45.3°C,1939年1月14日在维期4日的全国性的热浪结束后录得。 夏天略微凉快,沿海地区的气温很少降至5°C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极端值是8.0°C–16.2°C。录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C。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当平均,由于东风调节,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点。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适中且变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 降雪1830年代在悉尼市地区发生。 虽然悉尼不会遇上气旋或大地震,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正正决定悉尼的天气状况:一方面是干旱和林区大火,另一方面是风暴和泛滥,与涛动相对的两方面结合。悉尼有许多毗邻森林地带的地区曾发生林区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区大火倾向于春夏两季发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见的雹暴和暴风的侵袭。  

悉尼地理及气候 Read More »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简介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Melbourne)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南亚拉(South Yarra)的鸟林大道(Birdwood Avenue),在市中心以南约五公里的地方。花园以19世纪园林艺术布置,内有大量罕有的植物和澳大利亚本土特有的植物,植物园占地40公顷,是全世界设计最好的植物园之一。    植物园鸟瞰 历史和特色 皇家植物园建于1845年,是澳大利亚最好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至今留着上个世纪的一些建筑和风貌,汇聚了10000多种奇花异草。皇家植物园自建园以来,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12000余类、30000多种植物和花卉,这里有澳洲所有原产植物和花卉种类,还培育出20000余种外来植物。由于墨尔本冬季没有霜冻,因此,几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所有种类的树木都可以生长。园内的植物标本室设备相当现代化,里面藏有150余万种植物标本。 植物园的一大特色是,有许多著名澳大利亚和外国历史名人亲手种下的纪念树:如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维多利亚州总督官拉特罗布,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艾伯特亲王,澳大利亚著名女歌剧演员内利-梅尔巴,波兰钢琴家帕岱莱夫斯基,英国海军将领杰利科,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加拿大前总理迪芬贝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泰国国王普密蓬等等。 植物园内,一棵在维多利亚的历史上名为”分离纪念树”值得一提。1851年对维多利亚人来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年份,这一年在维多利亚发现了黄金,同时这个原属于新南威尔士殖民区一部分的不列颠领地获得英国批准单独成立殖民区。 墨尔本人得知维多利亚将脱离新南威尔士殖民区单独成立一个殖民区的消息后,欢欣鼓舞,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维多利亚殖民区的总督在墨尔本皇家植物园里种下了这棵桉树,这株红色的桉树(尤加利树)保存至今,它目睹了这个城市发展的历史。 位于国王公园旁边的植物园,约40公顷,除澳洲原产的以外,有国内外约一万个品种的植物。自1845年开园以来,不断收集世界各地的植物,才拥有了今日所见的规模。您可以在一望无际的绿茵花园内休息,也可以在长满自然和奇异植物的草坪和走道上散步。在奥内曼托湖边上的茶室品饮德文邵茶和喂食那些高贵的黑天鹅。 园内的东南隅,有一棵称为“分离纪念树”的红色尤加利树(Red Gum Tree),据说1851年时,为庆祝维多利亚州脱离新南威尔斯州独立,而在此树周围举行盛会,因而得名。 园内有一幢木造的朴素建筑物叫做La Trobe Cottage,在维多利亚州仍为新南威尔斯州的一部分时,此为地方官吏LaTrobe的住宅,此宅原在雅拉河北岸的Jolimont地方,于1966年时移至此地,而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纪念物。 地址:在市中心搭乘3、6、8、16、67路有轨电车,15分钟可以到,如果从市中心步行需要30分钟。 开放时间:6:30-20:30 开放时间 植物园全年开放(除特定内部维护日外),无门票费用,园内提供专门的无障碍推车和导引系统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Read More »

澳大利亚墨尔本

墨尔本位于东南海滨,濒临飞利浦湾亚拉河口,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市区面积2072平方里,人口约310万。1901年至1927年曾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所在地。19世纪初期,英国人在这里建立牧场,是澳洲牧羊业的发源地。后来又在附近发现了大金矿,吸引了国内外淘金者蜂拥而致。于是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如今也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如果说悉尼是南太平洋的纽约,那墨尔本则可说是伦敦。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这是个古老的城市,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墨尔本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城市,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澳大利亚人民的心目中,第一大城市悉尼虽然繁华,但悉尼只是一个商业城市,墨尔本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墨尔本拥有全澳大利亚唯一的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有辉煌的人文历史,也是多个著名国际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城市。从文化艺术层面的多元性,到大自然风光之美,墨尔本应有尽有,在满足感官娱乐方面,墨尔本更可以说是澳大利亚之冠,无论是艺术、文化、娱乐、美食、购物和商业样样都有自己的特色;墨尔本成功地融合人文与自然,从1990至2006年,先后十次被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国际人口行动组织(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评选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墨尔本是移民居住的中心,来到澳大利亚的移民大部分都住在墨尔本和悉尼。移民在这儿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但同时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的传统和习惯。想了解意大利人的饮食吗?那么就去莱庚街吧。想知道中国文化吗?那么就去唐人街吧。唐人街不仅有中国饭馆,还有马来西亚饭馆、泰国饭馆、日本饭馆等等,所以那儿不仅是了解中国人的窗口,也是了解东亚和东南亚人的地方。  墨尔本市也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夏天人们最喜欢去海边玩,墨尔本的周围有许多山,因此在冬天下雪以后,又是滑雪的好地方。  

澳大利亚墨尔本 Read More »

澳大利亚人文地理

生活 澳大利亚人热爱户外生活,并将消闲休憩的艺术发展至近乎完美。 想尝试任何运动或活动,不论是紧张刺激抑或悠闲轻松,澳洲都是你的不二之选。例如:爬悉尼大桥,三百六十度饱览悉尼港的壮丽景色。与海豚畅泳,参观企鹅天堂,来澳大利亚看野生动物,骑骆驼漫步,骑马、探险,各种精彩刺激的活动应有尽有。   澳大利亚是爱好刺激人士的乐园。无论你喜欢骑电单车看日落、乘喷射战斗机在天空飞翔、高空跳伞或在树顶上亲亲考拉,由简单到精彩,一应俱全。澳大利亚的水上运动更是多不胜数包括游泳、潜水、滑浪至水底曲棍球等。 雪胜地:连接澳大利亚东部的是大分水岭山脉,在它的南部都是澳大利亚的滑雪胜地,有些人旅行目的就是滑雪,并列入旅行重头戏里,那里的滑雪设备、各种出租工具都很完备。此外,还有传统的剪羊毛表演一直都深受各国游客的欢迎。文化地理 环境历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西边为热带草原气候 。同亚洲相反,澳大利亚的夏季为十二月到次年二月,秋季是三月到五月,六月到八月是冬季,而春季则为九月到十一月。澳大利亚气候宜人,夏天温度不是很高,冬天也不是很冷,夏季的温度约是25到20摄氏度,冬季的温度为20摄氏度,在东部沿海,全年气候非常适宜,非常适合旅游。注意事项 到澳大利亚热带区,全年皆可穿着单薄的衣物,但应随身携带毛衣或外套,以防晚间转凉;冬季(6月~8月)则要穿毛衣、夹克、轻便外套或保暖衣服。澳大利亚人通常衣着简单,但在特别场合如商务会议、剧院和餐厅用餐时,男士最好穿上外套、领带或西装,女士则需穿着庄重一点的服装。在大部分时间中,尽可穿着舒适和轻便的服装。在大堡礁的珊瑚区欣赏鱼群时,可带备遮光帽、太阳眼镜和防晒乳液,另须准备沙滩布鞋保护足部  

澳大利亚人文地理 Read More »

澳大利亚旅游特色

位于南半球广阔的澳大利亚,在这里栖息、生长着的动物、草木中,有许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珍稀品种,最多的便是袋鼠、树袋熊(考拉)等单孔类动物,这些情况都在地理学上说明从前这是一个单独的岛。在这里还有许多可爱迷人且特有的海洋生命。游客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观赏他们的活动状态,或者在岛上和靠近城市的水族馆中欣赏。比如海豹、海龟、鹞鱼、鲨鱼还有企鹅。  

澳大利亚旅游特色 Read More »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繁殖特点

  考拉(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17世纪欧洲人踏上这片土地之后,这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曾经遭遇了灭顶之灾。上个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人开始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设法恢复考拉种群。如今80多年过去了,考拉在澳大利亚南部的“袋鼠岛”上繁衍生息;不过这座岛上的许多珍稀植物却因此而遭了殃,这也使得那里考拉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袋鼠岛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岛,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与澳洲大陆隔海相望,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世外桃源。不过,考拉并不是这座岛屿的原著民,而是由人类送到这里“安居乐业”的。虽然考拉的繁殖能力不高,但由于岛上气候适宜,植被茂盛,而且没有食肉动物,因此袋鼠岛上的考拉种群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壮大。这引起了众多生态学家的关注。   由于考拉相当挑食,喜食热量极低的桉树和胶树的嫩叶,这使得它们必须大量觅食才能维持生存,因此专家评估,袋鼠岛上的植被最多只能养活一万只考拉。这样植被才能在考拉的狼吞虎咽中有所喘息,进行再生和繁殖,从而维持小岛上脆弱的生态平衡。然而事实是,袋鼠岛上很多被考拉看上的植被已经消失,比如世界珍稀物种吗哪胶树。专家们认为,袋鼠岛目前的情况十分危急,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出现树林成片死亡的局面,而那时,考拉等野生动物也难逃饿死的命运。而要想恢复那里的生态平衡,没有个几百年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避免一场已经被预见的生态灾难,自然保护区成立了考拉数量控制工作组,他们的任务就是捕捉考拉,帮它们搬家。   捕捉考拉并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这种笨拙的小动物总是趴在树上呼呼大睡,人们很容易发现它,而且这些头脑不太灵活,四肢又欠发达的家伙也不懂得逃跑,工作人员只需用挂着绳结的长杆套住它的头,然后摇晃彩旗把它从树上赶下来,抓考拉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接着,兽医会给考拉做体检,同时进行各种必要的免疫注射。此时,这些小家伙会被详细登记在册,做上识别标记。所有的工作完成后,考拉将被送往澳大利亚大陆放生,在那里它们将开始新的生活。目前,已经有4000多只考拉顺利搬家,它们的离去使袋鼠岛的植被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而考拉种群自身也躲过了一场灾难。   以桉树叶为食的考拉一身粗硬的短毛,性情温和,行动笨拙,憨态可掬;整日里除了吃便是睡,即使醒着也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十分惹人喜爱。曾有一篇介绍考拉生活习性的文章说,醒了就饿,吃饱就困的考拉练就了一身“开源节流”的本领,因为桉叶并无多少营养成分,为维持体能所需,考拉每日必须大量嚼食,其余时间便减少活动抱着树干打盹。   鸭嘴兽(学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单孔目动物。种类极少,同属之中只有鸭嘴兽一种动物。   鸭嘴兽是半水生哺乳动物,栖地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州。连同其他四种针鼹,这是第五种单孔目哺乳动物——单孔目是唯一的产卵哺乳动物,并不是借由分娩而是下蛋的方式产出下一代。由发现相关物种的化石纪录知道,它是其属(ornithorhynchus)唯一的活代表。当它的标本送到博物馆时,奇怪的外观、产蛋却会哺乳、鸭子般的嘴、 水獭般的尾巴和四肢等莫名其妙特征,使得当时欧洲的分类学家认为这是人为精心设计出来的物种。鸭嘴兽是为数不多的有毒哺乳类动物;雄性鸭嘴兽的后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质,人类一旦被刺到后会产生巨痛。鸭嘴兽的独特性,使它成为演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鸭嘴兽已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常作为全国性活动的吉祥物;另外,澳大利亚20分硬币反面图案就是在水里的鸭嘴兽。直到20世纪初,它们仍因为人类对毛皮需求而被猎杀。虽然圈养计划成功有限且鸭嘴兽易受环境污染影响,但是经过人工保护,它们目前还没有灭绝的危险。   鸭嘴兽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因为一般的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的,但这种澳大利亚产的动物却是卵生的。在所有哺乳类动物中,只有它们和另一种也是澳洲产的珍兽针鼹是卵生的。   除了哺乳期外,鸭嘴兽一生都过著独居的生活。它们喜欢栖习在河川中,用它们那锐利而且带有蹼的脚在水中来去自如,并在河岸、湖岸上挖洞居住。   鸭嘴兽是夜行性动物,也是肉食性动物,通常在清晨和黄昏的时候在水边猎食甲壳类、蚯蚓等动物。   鸭嘴兽体型不大,通常长成的鸭嘴兽体长只有三十到四十八厘米长;尾长在十到十五厘米间;体重只有零点五公斤到两公斤而已 。它们刚孵化时体型更小,这时候小鸭嘴兽会从母兽腹部泌乳孔吸 吮乳汁维生,然后慢慢发育,经过四个月的哺乳期,才能够独立生 活,但是要到两岁半才算成年。     针鼹,针鼹科(Tachyglossidae)动物的统称。外形似刺猬,尾很短,体长约40~50厘米。体毛有的变成坚硬的刺,刺间和腹面有细毛。吻尖短而直,外包有角质鞘。无齿,舌细长如线,上有粘液,能伸出口外粘捕食物。腿短,前后肢各有5爪,长而锐利,适于挖掘。似鼹鼠,多夜间活动,穴居,以白蚁、蚁类和其他虫类为食。卵生,通常每次仅产1个卵。生殖期雌兽腹面皮肤褶襞成囊状,即临时性的育儿袋。卵在袋中约7~10天孵化。乳区位于育儿袋内。有冬眠现象。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 鸭嘴兽在洞中孵卵,而针鼹则在育儿袋里孵卵。雌针鼹的育儿袋每年发育一次,以盛放后代。孵化出来的小针鼹就在育儿袋里成长,直到浑身是刺为止。刚出生的小针鼹仅重零点四克,刚出生的小针鼹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吃。但是母针鼹没有奶头,当小针鼹刺激育儿袋内的皮肤时,奶汁就会从特殊的细孔中分泌出来其乳汁十分浓稠,并随着小针鼹的长大而越来越浓稠。五十天之后,当小针鼹长好了脊梁骨,雌针鼹就把幼仔推到体外。五个星期之后,小针鼹便能够独立生活了。每年5月是针鼹的繁殖期。此时,雌兽的腹部会长出一个像袋鼠那样的育儿袋。育儿袋为新月形、布满粗毛的袋囊,为由肌肉的收缩而形成的皮肤褶皱,仅在每年繁殖期间才出现,可以使卵在其中孵化,成为临时的育儿袋,并盖住腹部的乳孔区。此外还具有一个上耻骨,与骨盆相联接,可能是用来支持袋内的卵或幼仔。产卵时,雌兽像毛虫一样把身体弯曲,将泄殖腔对准袋囊,使卵由泄殖腔流出时正好落入袋内,同时由泄殖腔内还流出一些很粘的液体,把卵粘在袋囊的毛上。雌兽大多仅产1枚卵,偶尔产2枚。由于它没有固定的住所,卵产下以后就由雌兽随身携带并孵化。针鼹的卵呈白色,里针鼹 面有一个极大的卵黄,没有卵白,大约长15毫米,直径13毫米,大小与鸭嘴兽的卵差不多。它的卵壳表面很粗糙,如同粗羊皮纸一样,很像许多爬行动物的革质卵壳。孵化几周后,幼仔就出壳了。刚出世的幼仔,体长不足12毫米,留在育儿袋中继续生长。由于雌兽没有乳头,幼仔只能在袋囊中舔食由雌兽腹部的乳孔流出的乳汁。这样经过7—8个星期以后,幼仔的体长已有9~10厘米,背部长出了针刺,使雌兽感到不适。这时就开始断奶,雌兽便把它们掏出来,藏在灌丛等比较隐蔽的地方,继续哺育,雌兽的临时育儿袋也就自然消失了。幼仔1岁以后才能达到性成熟,这时背上的针刺可长到6厘米长。 针鼹是夜行动物,栖息于灌丛、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区等地带,白天隐针鼹 藏在洞穴中。它和刺猬一样,浑身长满长短不一、中空的针刺,不过它的抗敌本领要比刺猬高明。   鸸鹋(学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是鸟纲鸸鹋科唯一物种,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鸸鶓终生配对。每窝产7-10枚暗绿色卵,卵长13cm。在地面上筑巢。雄鸟孵卵约60天。体上有条纹的幼雏出壳后很快就能跟着成鸟跑。特别的气管结构在繁殖期可发出巨大的隆隆声。鸸鹋是澳大利亚的国鸟。 鸸鹋体高150-185 cm,体重30-45 kg,寿命10年。成年雌性比雄性大。鸸鹋形似非洲鸵鸟而较小,属于平胸类,没有龙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长而卷曲自颈部向身体的两侧覆盖。翅膀退化,完全无法飞翔。足三趾,腿长善走。羽毛发育不全,具纤细垂羽,副羽甚发达,头、颈有羽毛、无肉垂。体健壮,腿长,同其亲属鹤鸵一样。两性体羽均为褐色,头和颈暗灰,颈部裸露的皮肤呈蓝色,喙为灰色,翅膀隐藏在残留的羽毛下,在炎热的天气,可以促进机体冷却。庞大的身体是由两个强大的灰色的三趾腿支撑。雏鸟有一个蓬松羽毛的头,身体由棕色和黑色条纹的羽毛组成。鸸鶓的跑速每小时可达50公里,被困时用三趾的大脚踢人。 鸸鹋易于饲养,被广泛引入其他国家,在中国很多动物园中都能见到。它外表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鸵鸟,但没有鸵鸟高大,成年雌性鸸鹋比雄性的大。体重数十公斤不等,从动物分类学来说,它应属于鸵鸟类中的一种。   鸸鹋喜爱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褐色的羽毛,擅长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并可连续飞跑上百公里之遥。鸸鹋虽有双翅,但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无法飞翔。以野草、种子、果实等植物及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它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   鸸鹋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它对食物也不讲究,主要以草类为食,也爱吃一些草蝶及昆虫。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鸸鹋能经常改善伙食,吃到游人喂它的面包、香肠及饼干等。当有汽车在公路边停下来时,鸸鹋毫无戒备,反而会大摇大摆地踱步而来,争抢着把头伸进车窗,一是对人表示亲近,二是希望游人能给点好东西吃。   科学研究表明,数十万年的地质和气候变迁,仍无法改变它们最初形成的原始型态,这种神奇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界的进化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鸸鹋在仲夏时间配对,一对约占领30平方公里的领域。天气凉下之后,雄鸸鹋体内激素变动,食欲下降,开始在地上用树枝、树叶、树皮和草建巢。鸸鹋或出双入对,或三五成群,极少见有踽踽独行的。鸸鹋的成熟期长达3年,一只成年雌鸟只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4月产蛋,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责任由雄鸟来承担。在整个孵化期间,雄性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几乎不吃不喝,表现出极强的“父爱”,它们完全靠消耗自身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直到小鸸鹋脱壳而出。每次孵化后,雄性体重会降低许多,雏鸟出壳后,仍由父亲照料近2个月。   雌雄鸸鹋每隔一两天交配一次,交配后鸸鹋会生下深绿色的蛋,蛋壳很厚,约一斤重。大约生了七个蛋之后,雄鸸鹋开始坐在蛋上孵蛋。并由家庭的父亲负责孵化。从此雄鸸鹋不吃不喝,每天之因需要翻转蛋的时候才会站起来10次左右。在大约8周时间,它靠体内的脂肪生存,每天只喝一点晨露。孵化期需时8星期,在这段时期,雄鸟不会离开鸟巢。雏鸟在出生后会跟随父亲两年。   雄鸸鹋开始孵蛋之后,雌鸸鹋继续生蛋,但是不再与它交配。雌鸸鹋一般下蛋8至10只,有时也会有10-25只。与很多其他澳洲鸟类一样,鸸鹋不是忠实的一夫一妻制,每当雄鸟开始孵蛋,雌鸟便会与其他雄鸟交配。一窝雏鸟之中,可达一半是雌鸟和其他雄鸟的产物。   有些雌鸟会留守鸟巢直至雏鸟破壳而出,但大部份下蛋后不久便会离巢,而且往往在别处再筑巢;如果天气良好,一只雌鸸鹋可以下三窝蛋。在热带北部,季节与澳洲相反,雨季在夏天,鸸鹋会在雨季前交配。据可靠的报告所述,如果雨季迟来,鸸鹋交配亦会顺延。   虽然有雄鸸鹋坚守鸟巢,但鸸鹋蛋仍然常被偷去,其中以巨蜥(w:goanna)为甚;据估计,每五只孵出的小鸸鹋当中,有四只可以平安长至成年。   鸸鹋是早成雏,新孵出的小鸟很活跃,几天之后就可以离开巢。开始大约25厘米高,身上有棕黄色的条纹。3个月之后条纹淡化消失。鸸鹋父亲至少抚养它们6个月。   雄鸸鹋往往会收养任何流浪的雏鸟,只要这些小鸟不会大于雄鸸鹋自己的孩子。小鸸鹋长起来非常快(一周最多可以长一公斤),12到14个月之后就长成大鸟。它们很多和父母继续一起生活6个月,之后分家开始抚育第二代。野生鸸鹋可以活10年,家养的可以活20多年。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繁殖特点 Read More »

澳大利亚气候变暖趋势正在加剧

近日,在澳大利亚进行气候监测的科学家通过对多项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澳大利亚的气候变暖趋势正在加剧。 来自澳大利亚气象局与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们在亚塔斯马尼亚岛西岸的格里姆角气候观测站进行长期的气候监测与数据取样。科学家通过对空气与海水温度、海平面高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的气候变暖趋势越加明显。科学家称,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森林砍伐与农业发展等原因,过去的十年已成为澳大利亚自1950年以来最热的十年。同时,澳大利亚附近海平面上升正在加速,海洋升温在加剧,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也达到顶峰。科学家还表示,近几年来澳大利亚许多地区的夏季气温都屡创新高,极度的旱涝天气也变得愈加的频繁。据了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煤炭与铁矿石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而这些产业都会对当地气候产生极大的影响。  

澳大利亚气候变暖趋势正在加剧 Read More »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一、澳大利亚气候特征 澳大利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环状分布和全大陆普遍暖热。 (1)干旱区面积广大、比例最高。全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470 毫米,除南极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还少许多,只相当于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 毫米的地区 (276.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9%。250~500 毫米的地区(249.14 万平方公里)占32.4%,两者合计占大陆总面积的68.3%;超过1,000 毫米的地区(51.36 万平方公里)仅占6.5%,远小于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也是最小的。 (2)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图式,即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 毫米之间,东北部的凯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 毫米,最大达5,360 毫米,中部平原的埃尔湖附近最少,不足100 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这种分布图式在各大洲中是独一无二的。 (3)全大陆普遍暖热,特别是夏季内陆地区炎热程度不亚于撒哈拉沙漠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在内陆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区在30℃以上,塔斯马尼亚岛中部为16℃,东南部高山地区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于一月平均最高气温,除大陆北部受季风调节很少超过38℃外,全大陆南北皆在4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更高,如马布尔巴为49.4℃,克隆卡里为53℃,中部的斯丢阿特(东经135°,南纬23.5°)达55℃,成为大洋州最热的地方。全大陆夏季不仅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也长,南纬20°~23°的内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32.2℃的日数达150 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区连续37.7℃的高温达64 天之久。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七月平均气温全大陆绝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温线横穿大陆中部,北部在25℃以上,东南部山地气温最低,也为8°~10℃,仅个别山头可达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内陆地区夜晚可见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记录),其余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见霜。 总之,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在三个热带大陆中,既不同于南美洲,又有别于非洲,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在其所处纬度位置及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与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二、澳大利亚气候成因 澳大利亚介于南纬10°45′~39°08′间,南北跨28°23′,是跨纬度最少的一个大陆,南北间温差小,气温分布比较简单。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使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少雨区和沙漠的面积特别广。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增加了内陆离海的距离,最大达1,500 公里以上,影响了海洋气流之深入内陆。   另外整个轮廓又是东西长、南北窄,扩大了东南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内陆又无广大河湖等水面调节,使大部地区更加干热。在地形上,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较低平,起伏不大,气旋回转少,天气稳定,很难致雨,使广大的中西部气候差异变小。   另外,东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长4,500 公里、高1,000 多米,东坡陡西坡缓,又紧逼东海岸,阻挡了东南信风从东面太平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使东坡多雨、西坡干旱少雨,缩小了东部多雨区的面积,扩大了西部内陆干旱区的范围。中部平原纵贯南北有利于南北气流之运行,使中部内陆盆地并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   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在大陆北部沿岸为北澳暖流,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陆北部和东部沿岸增温增湿成为多雨区。南部沿海为西风漂流,西部沿海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了澳大利亚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   从大气环流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气压带南移,大陆北部为热低压中心,南回归高压带位于大陆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风,炎热而多雨;大陆中部和南部都吹东南信风,炎热而干旱;只有大陆东部山地东坡为迎风坡,有较多的降水。冬季气压带北移,与陆上冷高压相结合,高压中心位于大陆北部内陆,大陆上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所笼罩,风从高压中心向外吹,所以干燥少雨,只有大陆西南角和东南角吹海上来的西风,多气旋,天气湿润多雨。东部山地东坡仍为迎风坡,有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因位于南纬40°以南,终年吹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所以,从年降水量的分布来看,就成了北、东、南三面多雨,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的图式。   三、澳大利亚雨区的移动与降水季节分配   澳大利亚的雨区在各季中皆呈一新月形分布图式。夏季雨区位北部沿岸,两尖端伸向西北和东北部沿岸。冬季雨区位南部沿岸,两尖端伸向西南和东南沿岸。春秋两季雨区位于东部沿岸,两尖端伸向东北部和东南部沿岸,故澳大利亚在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上北部属夏雨型,(达尔文港11~4 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95%);南部属冬雨型(佩思5~10 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5.3%);东部沿海为全年有雨型,惟北部夏雨稍多、南部秋雨较多;广大的内陆和西部地区终年干旱少雨,越往北夏雨比例越大,越往南冬雨越多。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Read More »

澳洲教育文化中的体验与收获

这短时间学业很紧张,报告一个接一个的写。期末考试也要来临。再过一个半月,这学期也将要结束。简短回顾一下忙碌的学业生活。点点体会和感受到西方教育文化中发展的精华。 第一, 在学术报告上,澳洲教育非常尊重作者的研究和定论。每一份学术研究报告都要经过权威学术界的严格评论和核查, 并发表在具有权威性的出版刊物上。就连出版商都是经过权威资格认证过,具有权威性的知名声誉。因此不论是什么身份和职业的人们都需要尊重他人的学术研究,因此有一条严格的学术规则:“严禁抄袭”。 当我们要写一份报告的时候,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与其他学术报告的观点相似或一样,就需要“引用”观点,并作为Reference来提供详细的证明。 用一定的格式去写并在引用的观点下方注明引用观点的出处,作者名字,时间。而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我们是学生,还不够具备权威性和学术性,所以更需要引用权威学术的观点来支持我们研究报告中的观点和定论,这是写报告的基本要求。我们没有客观性地大面积研究调查,一般调查需要1-2年甚至更长。基本上学生写报告是采用在其他已经发表过的权威学术报告上进行研究。找寻不同学术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因此引用的reference 特别多。1500字的报告常常至少8个reference list。 而时常看到其他同学的reference list有13-15个reference。更别提博士们的报告,大概10000多字或更长。那么需要的reference 更多。一般后面跟着的reference List 大概是30个左右,有的更多。(o(∩_∩)o…哈哈。。。)因此写报告最难的部分不是写,而是找寻资料的过程,时常需要花1个星期或更长时间。然后集中大量时间去阅读并提取有利的学术观点来写报告。说实话已经过了8个月了,有时由于老师的要求不一样,报告的格式和结构也是不同的。留学生们时常在这方面有些迷惑和困扰。摸不清方向,因此常常写错方向或写的不够清楚而得到的分数不高。所以在这方面是需要不断研究、摸索、学习。。。这方面确实吃亏不少(付出的努力最后未必有满意的结果,很锻炼心态,哈哈,毕竟是学习摸索过程。正常。。。) 第二, 澳洲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两个主要部分,第一个是Lecture和tutorial 。Lecture和Tutorial基本上各2个小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先上lecture,讲理论性的知识。接下来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tutorial,老师会给学生们一个与理论相联系的case, 学生开始根据实践中的case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并运用刚刚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实践。随堂消化。最重要的是在tutorial 过程中培养大家的逻辑、系统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培养探索、观察、主动、积极、团队合作等潜在个性特质。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在这样的国际化的环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很能培养一种广阔的视野角度和文化适应能力。最重要是锻炼了第二种语言的交流能力。但从中也发现,我们中西方的思维有很大差异。一个是直线思维,一个是螺旋思维。例如:根据一个案例,当一个外国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里,具体点一个法国籍的经理去印度管理一个项目。当他进入新环境里,他讲如何开展工作?班里分了很多不同组。来自哥伦比亚、法国、印度等国家的学生们,会提出表面性的建议,(先了解天气、先跟当地人们聊天、饮食、基本交通规则、注意事项等等。熟悉生活环境。)但中国学生(这里也报告台湾、香港等学生)提出的观点就比较深入一些。(首先跟当地项目里的组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项目情况、熟悉组员。然后在进行小组会议,收集项目的客观资料和选择适合的工作方式、领导方式、管理方式。然后写出目前项目的进展报告和建议提交总部进行裁定。通过审核后再进行具体实施)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和思维。一个直接从深入中把复杂、多样的不同观点一步一步分析并浮现出来,一个从表面中把简单的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和观点不断深入并逐渐探索出不同的复杂观点和理论。因此,认识到不同文化思维和模式就更好的结合自身进行调整。当我们进入西方国家,就需要调整一下东方的思维模式,写报告、讨论、最好从直线思维方式中一步一步深入。这样老师和其它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采纳。但毕竟习惯养成了20多年了,东方的思维模式不能轻易转变和调整,所以常常产生困扰和迷茫。但试想未来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工作与生活中需要和不同的背景的人们交流和配合。需要培养一种文化的适应能力,这样更好地和他人合作与相处,培养一种国际化的管理和领导能力。这就是最近刚学到的理论知识cultural Intelligence(CQ)。 第三, 在西方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项目课程就是presentation(演讲)。每个人有四分钟的个人演讲。需要跟其它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交流和配合,例如:去找寻各自国家文化里有趣的话题去展现两种不同国家文化特点、找出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进行对比和交流。 在过程中,锻炼组员的团队文化的适应、配合能力。又培养各自的探索和感知能力、系统性和逻辑性、组织性的思维模式。更主要的是不断潜在地加速了各国之间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势。在演讲过程中,组员们相互配合进行幻灯片展示。相互穿插和比较各自国家的文化特点,话题广泛。例如:结婚、葬礼、饮食、节日、宗教等很多比较有趣话题。学到很多其它国家有趣的习俗和故事。更吃惊有趣的话题就是连各国的体罚方式都能研究和对比。例如:中国的学生和印度的学生在对各自国家的刑罚进行详细介绍和对比。以前真不知道中国的刑罚那么多样。一共17种类型有砍头、腰斩、五马分尸、棍形,还有一些中文不太知道怎么翻译。都是英文:(Poison punishment, Break vertebra, Fill lead to a person, Saw punishment, Insert needle to nail slot, Bury alive, Cook a person ,Hanging)等等。。。里面有穿插的图片介绍。更加客观真实的展现。比较现在中国的刑罚就两种,一种是枪决,一种是致命药物注射。从过去与现在对比。进一步探讨中国的文化的变化与发展。过去的酷刑叫痛刑。对人折磨是非常残酷。缺乏对人权的尊重。更加反映初中国现在对人权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客观评价和深入分析对比。点点感悟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加客观和正面的看待未来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各国国旗颜色的对比和了解。绿色,在我们的脑海中是和平、创新、自然、环保的概念,但在澳洲文化里,绿色是邪恶的概念,是魔鬼的意思。老师解释,当一个坏人或魔鬼要开始报复或做坏事的时候,他的脸一下子变成绿色。所以这是魔鬼、坏人的代言词。另外黄色在中国是权利、名望的象征。皇帝都是穿黄色的龙袍。但在澳洲黄色是危险的警惕概念。例如道路障碍提示牌就是黄色作为基准色。意思道路检修需要注意小心驾驶。哈哈。。。。所以不听不知道,听了才发现世界这么大,文化各不相同。很有意思。。。。 总结: 在文化的体验过程中,时常进行客观比较和判断。去思考所处的状态和环境。将不时的困惑和矛盾、挫折、困难等负面情感因素进行控制和调整。这些都是个人在融入新文化、新环境里必然发生、经历的体验过程。需要积极正视这种问题和压力。另外,在适应过程的开始阶段,出现很多问题和压力的时候,先不要急于感性判断或做出结论,不要比较自身与新环境适应中所产生的很多问题,否则会增加负面情感和失去自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体验过程中慢慢收集全面的信息和数据。等到一定时间,答案自然浮现,适应的过程也已转换过来。这个时候再比较和判断。就会很清楚地看清自我。并控制过激的负面情感,保持健康心态和自信心!例如对比自身和新环境的优劣势,更好采用适当的方式与行为以及适合的思维模式去调整心态,这点很重要。    

澳洲教育文化中的体验与收获 Read More »

Elementor not 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