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提高?
美国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提高? 英语水平低落的原因有多种,而且也是普世的现象。一个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八、九十后生长于电子传媒发达和网络文化当道的年代,他们都是由电视、漫画和网络文化养大的,习惯图像思维(Analog Thinking)多于线性思维(Linear Thinking),用短讯、符号沟通多于文字沟通,因此逻辑思维薄弱,语意含糊不清,不仅用文字有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困难,有时长期缺乏与人面对面沟通的御宅男,恐怕连清楚说话也有问题。 因此,要提升本港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只是教学问题,也涉及沟通媒体和社会文化多个复杂问题。但要学好一种语文,始终不离多读、多听、多讲、多写的基本方法,基本功夫搞得好,一切困难,就可迎刃而解。 偏偏香港不少学生,因着害怕出丑的文化心态,学习英文,即使读、听、写没有问题,但要讲英语,尤其是和外国人讲话,便信心不足,害怕出错,尤其害怕其他同胞讪笑。为免出丑,宁愿闭口不说话,久而久之,因为缺乏练习,即使大学毕业生,说起英语来也结结巴巴,不知所措。 最近在尖沙嘴发生一宗青年集体殴斗命案,据报便是源于酒吧内两班青年,有人以英语和外籍朋友交谈,被人嘲笑英语不佳,因而发生争执,结果酿成命案。可见港人说英语,的确有些社会障碍。 不要以为留学生长期居留外地,习惯与外国人打交道,情况应会有所不同。殊不知不敢开口讲英语的留学生,也相当普遍。最近南区进行区议会补选,候选人分别为公民党的司马文和汇贤智库的刘应东。电视英文台主持褚简宁破天荒邀请两人出席电视节目,进行英语辩论,开创区议会竞选也有电视辩论的先河,以便外籍选民可以有所选择。 司马文是荷兰人,母语也不是英语,欣然接受邀请,准备与对手辩论政纲,但英国名牌大学牛津毕业的刘应东,竟然以类似菲律宾总统拒听曾荫权电话的借口,藉词人家找不到他,所以没有出席。 辩论非测试英语 但主持表示他后来知道,刘应东原来担心跟外国人司马文一起上节目时,英文会被比下去。我完全不明白箇中的道理。诚如褚简宁所言,他邀请两位候选人出席节目的目的,不是要测试他们的英语,而是向选民介绍这两位相对地知名度不高的候选人,所以刘应东避席的决定,实在令他吃惊。 最可笑的是,汇贤智库主席叶刘淑仪竟然大兴问罪之师,批评人家生事,实在强词夺理。 刘应东不敢以英语辩论,明显是信心不足和害怕出丑的问题,连留学海外名校毕业的尖子也不济如斯,本地姜等而下之,也就可想可知。但长毛只在中文中学毕业,因为信心十足,又常常讲英文,所以经常接受国际传媒及本地英文时事节目访问,说明事在人为,敢讲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