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 政府大力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疗养院护理水平将提升为喘息看护服务提供津贴。卫生部将从今年第二季起,在未来两年推出一项试验性计划,通过与几家疗养院合作,将疗养院内的一些床位空置出来,作为喘息看护用途,让临时有事的看护者,可将年长者短期安置在疗养院内,并视支付能力调查而定,可享有高达75%的津贴。卫生部将在2015年前引用加强后的疗养院执照标准,以提升疗养院护理水平,并通过提供津贴与便利,让公众更容易在疗养院寻得喘息看护服务,从而给予看护者透气的空间。新的疗养院标准建立在现有标准之上,将更明确地点出疗养院应有的护理水平。
 

同时,卫生部也会从今年第二季起,在未来两年推出一项试验性计划,通过与几家疗养院合作,将疗养院内的一些床位空置出来,作为喘息看护(respite care)用途,让临时有事的看护者,可将年长者短期安置在疗养院内,并视支付能力调查(mean test)而定,可享有高达75%的津贴。卫生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卫生部开支预算时,回复谢世儒(丹戎巴葛集选区)有关疗养院的护理标准的询问时说:“我们成立了一个由疗养院业者、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对现有的执照新加坡留学 政府大力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标准进行检讨,并点出可提升的地方。委员会已完成提升版本的初稿,新标准与现有标准在三方面有些不同。”

 
首先,新标准会更具体地点出临床护理如口腔卫生、预防摔倒等方面的标准。其次,委员会会加强疗养院社会层面的标准,例如尊重年长者、照顾他们的情绪,黄显德说,他年轻的时候姐姐挺照顾他,现在每天他不上班的时候都在照顾姐姐再者,委员会也会将新标准扩大至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两方面,因为委员会相信有了好的管理,才能提供好的照顾。许连碹也补充:“我们希望在展开咨询后,在今年底敲定执照标准的条例。然后再给予疗养院业者一年的时间准备、培训他们的员工,以便能在2015年新标准生效前,做好准备顺利达标。”除了疗养院的护理水平,国人的支付能力也不容忽视,卫生部今年首次为前往疗养院寻求喘息看护服务的国人提供津贴,这么做能给予看护者些许喘气的空间,也能成为面对突发状况年长者的临时住所。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包括,年长者的看护突然病倒、女佣放假。符合要求的年长者可在这些疗养院住上七至30天。护联中心会根据年长者的家庭情况,将他们转介给适合的疗养院。
 
卫生部也向新加坡当地媒介透露,目前只有少数疗养院有提供喘息看护服务,但年长者并没获得任何津贴。这类服务的每日收费介于50元至160元之间。 其中一家获选参与这些计划的私人疗养院宜康医疗保健(ECON Healthcare)发言人说,他们旗下有八家疗养院遍布全岛各处,而这也正是他们的优势,能为有需要的年长者提供喘息护理。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福利团体疗养院发言人则指出,他们疗养院的床位一直都很满,一年顶多只能接纳一至两名寻求喘息看护服务的年长者,虽然觉得政府展开这个计划是好事,但他不确定是否会有足够的床位应付需求。
 
增加年长者行动基金。另外,政府也没忽略在家养老年长者与他们家人的需求,两年前设立的年长者行动基金(Senior’s Mobility Fund)金额将从1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并更名为乐龄助行基金(Senior’s Mobility and Enabling Fund),这个基金将能协助年长者更独立地在社区内生活。许连碹说:“我们将扩大这项基金的用途,除了移动设备外,辅助设备也能获得津贴。”昌绵加入陈笃生医院社区康复计划后,治疗师主动上门为他做复健,并帮他改造住家环境,如制作木板垫高门槛,方便他进出。(这包括电动轮椅、释压床垫、马桶、眼镜与助听器。与此同时,卫生部也将简化申请津贴的过程,凡住在三房式或更小单位的年长者,将能自动获得350元以下物品九成的津贴。另一方面,为鼓励家居护理,卫生部也会成立一个由业界人士领导的委员会,为居家护理进行检讨及制定发展标准。

新加坡留学 政府大力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个案一:照顾中风姐姐他辛劳不得喘息
 
为了照顾百病缠身的姐姐,黄显德(63岁)笑说自己好像是身兼两职。他每天早上4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煮开水泡麦片、给姐姐换尿片、喂药、滴眼药水、冲凉和洗衣服,然后再去上班。他的姐姐中风又有心脏病,白天到日间乐龄综合护理中心活动,等弟弟回家后再一口口喂她吃晚餐。黄显德是樟宜综合医院的保健助理,月入千多元,他跟姐姐(65岁)和弟弟(58岁,杂货店助手)住在三房式组屋,三姐弟都没有结婚。他是主要的看护者,星期六是他唯一的休息日,这天就由弟弟负责照看姐姐。为了让黄显德这样辛劳的看护者能有喘气的机会,卫生部打算扩大“喘息看护”服务,如果他们想把家中的年长者送去疗养院小住,能获得75%津贴。黄显德说:“能让我休息一下当然好,我就不用身兼两职了,可以休息、做家务。”
 
个案二:治疗师每周上门为他做复健
王昌绵(60岁)因脊椎退化,四年前动手术后一直靠轮椅代步。由于行动不便,他在医生转介下,加入了陈笃生医院的社区康复计划,由职能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每星期专程上门做复健。王昌绵原本从事技术维修工作,每月薪水有3000多元,但现在已没有收入。他通过年长者行动基金(Senior Mobility Fund)买轮椅,并申请到保健基金支付部分医药费。这个社区复健计划由陈笃生医院社区慈善基金发起,对象正是像王昌绵这样有神经或骨骼问题的有需要人士。每年有约270人加入计划,近一半是年长者,他们的人均家庭收入介于600元至1000元,复健服务可获津贴,每次收费最多40元。在八个月的复健后,王昌绵已退出计划,并能自理日常生活。他不但重拾乐观的态度,现在更坚持每天出门锻炼两次。他说:“治疗师上门教我如何恢复体能、自理生活,她们还帮我改造家里环境,让我进出时更方便。我的双脚从无力到有力,非常感谢她们。”随着政府打算为中长期护理提供更多资助,相信会有更多像王昌绵这样的病人能在住家和社区里养老。
 
个案三:拿药无需手续费她很开心
陈月慧(58岁)是个典型的“三高”病人,须定期服用药物,她每半年要到综合诊疗所看病拿药,一次买四五种药的费用大约是120元。由于她加入慢性疾病管理计划(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me,简称CDMP),超过一半的医药费能用保健储蓄扣除,不过,每次都要额外支付3元5角的手续费。在新的财政年,卫生部决定替病患承担这笔手续费,这个消息让用女儿的保健储蓄户头支付费用的陈月慧感到高兴。另外,她也申请加入社保援助计划,下来到牙科诊所看病也能获得津贴。卫生部说,参加计划的国人现在已超过25万个。两社区精神护理计划 一年让超过500患者受惠两项社区精神护理计划推出一年,已有超过500名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疾病患者,从计划下受惠。政府预计到了2016年,总受惠人数会增至1万9500人。这两项在社区内就近为精神健康疾病患者提供预防与治疗服务的计划分别是专业精神护理小组(Assessment and Shared Care Teams,简称ASCAT),与协助私人诊所提供辅导、心理治疗等服务的精神健康社区辅助小组(COMIT)。多名国会议员如陈佩玲(马林百列集选区)、李玉云(三巴旺集选区)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卫生部开支预算时,表达了对社区里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健康疾病者的关注。
 
对此,卫生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在国会上说:“本地目前共有三家精神疗养院,提供650个床位,而到了2020年,床位数量也将翻倍至1200个。与此同时,本地目前也有两家精神健康康复院,总共提供280个床位。到了2016年,这个数目也将增至400个。这些精神健康康复院将能让患有精神健康疾病者暂时住在院内,协助他们逐步重新融入社会。许连碹博士也指出,她同意国会议员如陈佩玲与李玉云所指出,不少精神健康患者,因害怕社会对他们的“既定负面印象”而不愿站出来寻求协助,因此政府在去年,已在邱德拔医院与宏茂桥综合诊所推出精神护理小组计划,希望将精神健康治疗带至社区。目前,本地共有两个精神健康社区辅助小组,分别设在文庆路上段与义顺一带。共有超过100名病患已在计划下受惠。另一方面,本地目前共有约515个专为患有失智症的年长者而设的疗养院床位。到了2016年,这个床位数目还会再增加超过400个。
 
卫生部希望到2016年:
●成立六个ASCAT小组,在任何时候都能同时照料9500名病人
●吸引100名家庭医生与心理卫生学院合作,在社区内提供精神健康治疗
●成立10个精神健康社区辅助小组,让一万名病人能够受惠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