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礼貌与认真
*礼貌
先说说美国人的礼貌。在我所在的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系里的老师每次见到学生都会主动打招呼;如果不小心打了喷嚏,即使对方是陌生人也会说声“Excuse me(不好意思)”。不过最触动我的还是美国公交车上司机的表现。
公交车司机在乘客每次上车时都招呼一句“Hello(你好)”,你出示乘车卡后他会微笑着向你道谢;下车了则会友好地说“Have a good day(祝你一天顺利)”或“See you(再见)”。记得有一次下了点小雨,公交车门口的台阶湿了,年长的司机在每次红灯停车时都会用拖把将台阶拖一拖。行人下车时,他会向每个人叮嘱一句“Watch your step(小心脚下)”。还有一次,我清晨6点多从图书馆出来到车站等车,看见一辆公交车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停在车站约一分钟。因为这里公交车在每一站都有停靠时间,提前离开是违反规定的行为。
*认真
再说说美国人的认真。美国人做事很认真,许多时候追求细节。最让我意外的是美国饮料易拉罐上的拉环都是拉不下来的。后来了解到,此设计的目的就是防止人们随意丢弃。还有让我惊奇的就是这里的门,据我观察,这里许多门是自动关闭的。如果你想猛地开门或关门,你会无法“得逞”。因为在门打开或合上的最后一刻,会有一个很强的反作用力。另外,我做TA(教学助理)也感受到美国学生的认真以及教育部门的严谨。学生请假都会按照学校的规定给我假条。学期中,我还需要向有关部门递交部分学生(比如体育、文艺生)的学习进度报告以帮助学校监督这类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对比之下,在中国,虽不缺乏对人友好与做事认真的热情,但如何“主动”与“细致”地显示出这份感情可能还有待加强。
美国人的排队方式学习到了什么?
在美国排队的事,网上有好些文章,不过我对在美国排队的事真是很有感触,忍不住还是想说说。
第一次注意到美国的排队文化是在一个服装店,拿到一件心仪的衣服去试衣间,一排五六七八个试衣间门口都没有人,就想去看看哪个试衣间是空的,试了一两个门,都紧闭着,不经意回头一看,在试衣间的总入口处有一个拿着要试衣服的女孩子在注视着我,我突然明白,她是在排队,等其中的一个试衣间空出来,我醒悟,差点犯规,于是对女孩抱歉地笑笑,赶紧出来,也不想试了。

在美国排队,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排错队之虞,除了在超市付款处排队你要选择哪个队更快捷以外,一般排队都是只排一条队。在国内,如果我们不幸需要在厕所排队,总是要在一排门前选一个坚守,如果你等的那位刚好要解决大问题,你就看着旁边那间的人出来进去也没办法,只好忍着臭气继续等待。在美国出现厕所要排队时,通常是大家都等在一排或两排厕所的总入口处,轮到你时,无论那间有人出来,你就可以进去,不用大家都挤在厕所里的每一个门前等待。遗憾的是有一回有一个中国妈妈(看样子是旅游者),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不管不顾地说“进去!进去!”插队挤到里面抢先了。其实如果的确内急得不得了,与前面的人说一声人家也会谅解,但这位中国妈妈怕不是这种情况,恐怕是还没有注意到美国的排队文化吧,我只能这么说了。
在银行也是如此,有四五个柜台,但只排一条队,轮到你,哪个柜台空了出来,你就去哪个柜台。
记得我们都听过一个有名的相声,说的是在餐馆等坐位,某不会说话的家伙嚷嚷:“这老头快完了!”让朋友过来用紧盯战术免得被别人抢了即将空出来的餐位。在美国,就餐等位是常事,排成长龙的状况经常可见,人们都是在入口处耐心等待,等领位员来领到空出的餐桌,而不用自己象侦察兵似的到处寻找,或是采取盯人战术把人盯到再也吃不下落荒而逃为止。不过说实话,看到排长龙的情况,我是情愿不吃了,但好象美国人倒是乐此不疲。
公共汽车,从来没有一拥而上的情况,大家都自觉排队,依序而上。经常还会有男士让女士先上。
还有,美国讲究私人空间,排队绝对不会站得很近,更不会出现前胸贴后背的情况,平时如果你不小心离别人太近,一定要说抱歉,更不用说碰触到他人了,那可是很失礼的事,一定要道歉的。
美国买东西有“回扣”拿
今天打开信箱,终于看到了那封我等了1个月的信。信封里有一张信用卡,里面存了40美元。这是赛门铁克公司寄给我的“回扣”。
得到这个“回扣”是因为我上个月买的杀毒软件,用了33元。也就是说,我白得了一套杀毒软件,还赚了7块钱。真是天上掉馅饼呀!
其实,在美国买东西,“回扣”是很常见的。一般,获得“回扣”需要经过这样的程序:消费者买了东西后,剪下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填写一张商家的“回扣表”,把表和条形码一起寄给商家。一段时间后,商家就会把“回扣”寄过来。
通常,有“回扣”的商品,标价都要稍高一点儿。不过,如果算上“回扣”,还是非常划算的。所以,有“回扣”的商品能吸引很多消费者。可是,因为“回扣”的程序繁琐,很多人在买了商品之后就懒得去讨要了,所以商家完全不必担心赔本,只是坑了一些懒人,爽了一些细心的人。
我拿到的最爽的“回扣”,其实还不是这一次。有一回我买了一台打印机,价值90美元,算上“回扣”,我实际只花了11美元。
专门有一些网站发布打折和“回扣”的消息,每天都更新。如果你想买东西,提前去网站上看一看,说不定会有惊喜。当然,这种“回扣”只在美国境内有效,商家的支票和信用卡是不会寄给外国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