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教育之目的?什么是教育之目的?目标和目的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也可以有几种问法:什么是教育的使命?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分歧是:教育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开发人的智力,还是培养人的创造力?也可能是教育之目的的分歧。把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混为一谈,正是不少教育管理,人员没能管理好学校的一个原因。标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是一个能体现企图的象征。
如果我们把人看成教育的受体,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也就是现在国内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的话,教育的目的
就是为了人。依据前哈佛大学校长巴布博士的观点,高校应有八个功能。美国流行的“开明教育”(或翻译成“自由教育”)的比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与国内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应试教育与上述八个目标基本上是背道而驰的。对人来说,应试教育只能是临时手段,素质教育才是最终目的。
1.提高交流能力
2.培养分析能力
3.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
5.提高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
6.培养对个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
7.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
8.增长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还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在美国学生当中,MBA(商业管理)是最吃香的专业。机械、数学、物理等专业,美国本土的学生非常之少,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外国留学生。由于竞争对手中美国本上学生太少,资助相对要好拿些。一般来说,美国的教育不但不忽略人的能力的培养,而
且非常重视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道德教育重不重要?非常重要!但不应将价值判断置于事实之上;也不应把
道德判断置于科学之上;更不应只重道德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如果
孩子们在他们最活跃的儿童时代没能全面发展他们的兴趣和个性,以后就很难再补救过
来了。道德教育在童年阶段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需要人们终生持之以恒!
第二,孩子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不应因此而忽略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
如果我们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而忽略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他们一方面会变得
“少年深沉”;另一方面,到他们年纪大了又会变得“老年无知”。还是以“龟兔赛跑”
为例,当美国孩子只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
理解“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深刻哲学道理;但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还想不
通“兔子并不必然骄傲”的道理,并忽略兔子必然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
就显得“幼稚”了。
第三,忽略对知识的永恒性与伦理的局限性的教育,孩子将很难做到“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