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马里士他路一家小贩中心,有三、四个非常特别的摊位,都是由一名残疾人士,和一名身体健全的人,一起合作管理的。据了解,这是一名商人刚刚开办的训练课程,希望能协助有需要的人士,自力更生。
用手感来辨别钞票的面值,对视障的马尼思来说并不难。他还能使用这台设有点字按钮的收银机。真正不容易消除的,反而是社会的歧视或不谅解。
受益者诺祖马尼思说,“我在找钱给顾客,后来当时我要拿钱,那个钱就掉。掉了还好这个顾客就问我,跟我讲华语:“你看不到钱啊?“我说: “阿姨“,我跟他讲华语:“我看不到,我是看不到的。“然后她就静静。”
这对母子拍档,连同另外九名学员,两个月前,加入这个名为“厨尊计划“的培训课程,学习管理小贩摊。其他学员包括体障、智障、失聪聋哑人士,以及前囚犯和单亲妈妈等。
学院创办人兼执行董事许承军说,“目的是要给这些残废和那些没有钱的穷人,一个机会叫小贩。我记得还小的时候,我小的时候,小贩可以养家,小贩可以送孩子出国读书,为什么残废的不可以?”
每组搭档每天平分收入,每人至少能赚取30元。不过有四肢健全的学员认为,有欠公平。
蔡铠州说,“我们会做比较多,因为他们好像头脑有一点问题的,他们很多东西他们也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