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O水准考试-口试监考老师有感

此文由参加了新加坡O水准口试监考工作教师提供。

最近是新加坡中学初院的口试时间,我作为一位华文教师也参加了口试监考工作。在口试过程中我对新加坡教育取得的可喜成果感到欣慰,也对一些教育改革感到遗憾。

  在这一次的口试中,首先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会话试题的编排。我连续三年参加口试监考工作,前几年的口试中每次都有一些让人“难以启齿”的题目,每当我问完考生那些问题的时候,总能看见有些考生目瞪口呆的样子,让后就是让人揪心的沉默,把三个辅助问题都问完了,把能用的启发都用尽了,学生依旧茫然不知所措。那时候我就在问自己,如果是我自己来回答,我要讲什么呢,我会讲什么呢。往年的口试总有一些题目过于狭窄、过于时髦,让作为老师的我都不知道该讲什么。可是今年的口试题目就很好,提问学生的时候,大多都能看到学生如释重负的表情,也总能听到学生对问题的看法理解,也许有些理解看法还很肤浅简单幼稚,可是学生有话说了,能讲出自己的想法了,这就很好。

  口试是每一位要参加O水准考试的学生面对的大考。新加坡的口试确实促进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那么,口试的要求是什么,学生讲些什么才是对的,才能得到高分呢?当然只要说到考试的高分,就有点应试教育的味道,似乎我们不应该提这个问题。但是我想问,在参加考试的时候,有哪些学生不在乎考试的成绩,有多少家长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好坏。我们当老师的怎么能置学生的希望于不顾?只看过程不看结果,我们能做到吗?学生能做到吗?我们为什么要避开这个问题呢?其实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都不是学校、老师能决定的,这应该是由教育部“考什么”决定的?如果教育部的考试全面深刻具体周到,那么学校的教育必然也会全面深刻具体周到。如果考的内容和教的内容有了出入,必然是教学的失误。这必然要求教学的内容要合理,要顺应时代要求,能够反映社会的需求才行。在口试中我每每能看到老师“加工”的影子,有考试的“经典对白”不断涌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之类的话时不时的出现在考场,和考试内容没有一点关联的话总有一些学生讲出来。学生们在老师的假话套话的教育下,几乎不能讲出自己的真话来。譬如今年的有一个对话题目是“有人认为,新加坡的年轻人不喜欢关注时事,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凭记忆复述),当时我的所有考生几乎都说应该关心时事,可是当问到为什么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或者是问到他自己是不是关心时事的时候就开始无言以对,因为他自己就不关心时事。只有一个考生说自己不太喜欢关注时事,因为时间紧迫,学业压力大,煤油精力。但是他也说自己也在关注一些事实,因为考试要考。而且他还认为学生没必要什么时事都关心,关心本国的时事就够了,现在信息泛滥,全都要关注做不到。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我们两位监考老师不约而同的给了高分。本来口试就不是问答题,不是阅读理解,它是考查一个人谈话的能力,主要是看他在口语表达的时候,能不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并且说得有条理甚至有艺术性。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讲假话,说空话呢?难道全都是正面的回答就好吗?

  在有一年的校内口试中,我们的口试题目大概是问学生比较喜欢课堂分组活动还是老师主讲,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基本上都会说自己喜欢课堂分组活动,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则不约而同的认为老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比较有效。今年的一个口试会话题目也问到了相似的话题,“网上教学在一些学校展开,你如何看待”,有七成以上的同学说道,要想有效率的学习还是课堂教学,网上学习只是“有趣新鲜”,可以作为不能到校上课时的一种无奈之举。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网上教学不能取代课堂教学。

  新加坡是一个求新的国家,不论在什么方面都在不断创新。创新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创新本身,而在于改变过去的不合理,最求新的“更快更高更强”。那么我们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原动力是什么,今天这么一种教学方法,明天那么一种教学理念。为什么就不能坚守一些优秀的思路,良好的方法,为什么说到改革创新就一定要摒弃过去的方法思路呢?几千年来使用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了“裹脚布”,成了过时的东西呢?上课不要老师讲,学生讨论分享;课后不要老师辅导,学生上网查询。老师三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内容,学生用了一节课还停留在表面,问老师两分钟就能知道的结果,学生上网查询半小时这就是自主学习了,就是创新吗?今天有个考生就讲到,同学们都和我的水平差不多,他们能找到的资料我也能找到,我不能理解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有太深刻的理解,在一起讨论意义不大。每节课低水平徘徊,低层次讨论,最后的结果是老师在课堂上仓促总结,匆忙结束一节课。看起来热闹非凡,学生活动占了主体,老师评价不断,肯定不断。可是考试的时候,学生什么都不明白,成绩直线下降,只能寄希望于补习老师。为什么补习老师能提高成绩,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需要补习老师,难道学校的老师都没有应对考试的水平和能力?我看不是!

  在监考的时候,碰到了几位别的学校的老师,监考后聚在一起闲聊,大家都有相同的认识。我们不能折腾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需要考试的成绩,家长需要孩子的成绩,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呢?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