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走入”校园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配合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些学校今年特别安排一系列相关活动,借此提升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公教中学举办

  “母语双周”活动

  公教中学华文部与英文部今年特别联办以宣讲辛亥革命为主要项目的“母语双周”活动,希望提高学生对辛亥革命这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

  学校华文部主任喻琳受访时说:“我们的中三生在今年5月的文化营通过讲座、报章、短片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我国与辛亥革命的关联,包括参与的先贤。英文部则在中三和四的阅读、演讲活动中加入辛亥革命这个课题。”

  在今年4月的母语双周活动期间,学校也为中一至中四的学生举办辛亥革命的演讲,题为“新加坡华侨是辛亥革命之父”,请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一等秘书李勇、心理医生杨新发(公教校友)、学校英文部主任和其他科目的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个课题。

  公教中学7月也组织学校领袖代表,到新加坡集邮馆参观《珍邮记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邮票展,让学生有机会通过邮票来认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圣尼各拉女校

  带学生参观晚晴园

  圣尼各拉女校近年来每年都会配合中一高级华文课本中一篇关于孙中山和晚晴园的课文,组织学生到晚晴园参观。

  学校华文部主任周倩受访时说:“高级华文的课本今年换了,这篇课文已经从课本中抽出。不过,学校还是会延续传统,在晚晴园重新开放后,带学生去参观,作为学习之旅的一部分。”

  华中系列活动

  以辛亥革命为主题

  华侨中学今年也举办了一系列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活动。除了请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贤强博士作关于孙中山和新加坡华人的演讲外,学校5月份也举办了一场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全国中学生现场书画比赛,参与人数达200人。

  学校也主办了一个展览,呈现的内容除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也包括新加坡先贤在这段历史中的角色。学校安排中学和高中部的学生在上母语课的时候参观展览,过后要求他们写观后感。

  华中高中部语文特选课程科主任林耀祥说:“学校也计划在晚晴园下个月重新开放时,和孙中山纪念馆一起合办对外的展览。除了之前校内展览展出的内容外,它也将包括晚晴园的介绍、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学生的感想。”

  除了特选学校,其他学校也重视这个中国历史事件。莱佛士书院在双文化选修课程一系列的讲座中,特别安排其中一场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同样请了黄贤强博士,题为“辛亥百年与新加坡华人”。

  莱佛士书院中学部母语部主任彭志凤受访时说:“辛亥革命非常有历史价值,可是我们的学生对它的认识不深。他们比较了解新中建交时期,对之前的历史比较陌生。可是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的讲座加深他们的了解。”

  这个非强制性的讲座,吸引约100名学生报名参加。四年级生蔡俊彦参加讲座后受访时说:“我们课堂上接触的历史很多是中国的,可是这次讲座的内容和新加坡有关联。通过这次的讲座,我了解到我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角色,非常有趣。”

  同样念四年级的姜沛村说:“能够请来熟悉这个课题的人演讲,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即使是在网上搜索辛亥革命相关资料,也无法像这次的讲座一样那么深入了解。”

  莱佛士书院国际交流部高级主任卓金香说,待晚晴园重新开放后,学校也会配合8月份办的这个讲座,带学生们去参观。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lementor not 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