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将老师和同专业的学生召集在一起,讨论即将开始的课程设置,也会组织一些融趣味性、游戏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拓展活动。
◎缘起桃花
作为巨蟹座的杰出代表,外派韩国的先生,一直“人在首尔,心在鹏城”,实时发布妻儿快讯。这不,小儿一开学,他就小喇叭开始广播:我儿子今天到校报道,先在烈日下列队,升国旗,然后回教室大扫除、听讲座……万没想到,这次热播,一石惊起千层浪,各路同事争相爆料韩国学校的迎新盛况。
“我们这里的小学一年级新生,还有花收哎!”釜山金大姐此言一出,先生惊诧莫名:新生开学,还有这等好福利?金大姐莞尔一笑,作为两个孩子的资深妈咪,她清楚地记得,俩儿子先后步入小学时,她都备了花。当然,也不止她,韩国的妈咪们,大多会遵循这个传统,或一支或一束,丰俭由人。之所以送花,按金大姐的说法,旨在给孩子们加油鼓劲,希望他们像花儿一样绽放,同时以送花的仪式,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从今往后,尔等的人生就另起一行了,得和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幼稚园时代说再见了!
“我们负责送花,学校负责送话。”金大姐接着爆料,说是收了花的孩子,会在家长陪同下,步入新学校,体验学校为孩子们准备的迎新大餐——说白了,就是一堆“金玉良言”。开学典礼上,校长、老师粉墨登场,纷纷苦口婆心,狂轰滥炸,反复强调几个重点,分别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没办法,韩国资源匮乏,能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得益于工业尤其电子、汽车业的迅猛发展。是故,韩国人民深知,要保持国力昌隆,巩固自身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江湖地位,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国民教育入手,激励孩子们时刻警醒。
当然,学校迎新并非只是“送话”这么压力山大——也有轻松的环节。据金大姐介绍,大儿子开学第一天,就结交了好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何解?因为新生班级设有自我介绍的环节,无外乎“我是某某,年方几何,仙乡何处,有何特长,有何爱好”之类,方便孩子们按图索骥,找到新朋友,开启新篇章。
“有了小学的迎新经历,孩子到了初高中,就驾轻就熟了。我们家长送的花免了,学校送的话也短了。不过我家大儿子明年读大学,到时会有不一样的迎新仪式哦!”金大姐一边说,一边充满期待。
那么,大学迎新,咋个不一样法呢?对此,美丽优雅、博闻广志的李小姐有话要说。
李小姐曾在韩国某综合大学就读,专攻汉语言文学。据她说,大学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附带了一份邀请函,诚邀新生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该活动的时长为两天一夜,参加对象包括任课教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大学新生。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将老师和同专业的学生召集在一起,讨论即将开始的课程设置,也会组织一些融趣味性、游戏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拓展活动。通过两天一夜的共处时光,老师、同学彼此有了初步印象,新生对大学生活也不再满脑子问号和迷茫,待阳春三月一开学,就可以快速融入新环境,基本没有不适感。
说到大学迎新,曾作为国际交流生,就读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小石姑娘,也有发言权。这位来自中国贵州的85后美女,初到韩国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也是鸡对鸭讲,踏上仁川机场的那一刻,内心忐忑。好在,学校安排了接机服务,一路将她送到宿舍区,全程有人指导分配。入住后,学生证、登陆证、保险等事宜,也有人协助办理。
当然,更让这个旅游控倍感宾至如归的是,学校对她们这些国际生专门提供了旅游攻略服务。通过学校的指引,小石姑娘成了不折不扣的旅游达人。每逢闲暇,或只身一人,或呼朋引伴,搭乘免费观光巴士,畅游了一圈首尔和釜山,不亦快哉!
“哎哟,看来你们韩国的迎新文化,因“生”而异,因时而异,完全按需定制嘛!”先生的这句高论,说得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