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英国称做Ta
因为我无法确定
Ta的性别,年龄,甚至方位

Ta藏在迷雾里
若隐若现
你越想看清
Ta便藏得越深

遇见Ta之前
我对Ta的了解是如此有限
还自以为博学
逢人便夸夸其谈

狄更斯?那当然!
从未受过正统教育的文学天才,字字珠玑;
双城记?是的,巴黎和伦敦,
从不提我爱你,却为心上人献出生命的英伦男子,
西德尼·卡尔登。

而狄更斯走过的路
流连过的酒馆
我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去拜访

文风犀利的巨匠
喜欢的竟然是甜酒
《圣诞颂歌》中提到的“冒烟主教”
便是英国人在冬日用来驱寒的甜酒

圣诞节前一个月,露天集市上就有穿着棉衣的商贩,向人们提供“冒烟主教”。将红酒加入大锅中,佐以葡萄干,醋栗和肉桂,用小火炖煮,就熬成了。和英国人有着历史纠葛的北欧人,还会加入坚果。吞下宝石红的“主教”,圣诞节也不远了。

与热腾腾的甜酒相对的,则是英国人的绅士品格。这种和孤岛迷雾一般清冷的矜持感,在其他人看来,却是最能代表英国精神的“礼貌”。Please, sorry, thanks, 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三个词。

男士们乐意为女士开门
并对你颔首微笑

而英国人也从小被父母教育,不要打扰别人。
在公共汽车站等车,旁边站着一对湿漉漉的母子。男孩想要走进凉亭躲雨,母亲却示意他与我交谈:
“你应该问问那位小姐,看她是否介意你站在旁边。”

于是男孩照做了,走到我面前问:“对不起,您介意我站过来么?” 稚嫩的童声,标准的英伦腔,再怯生生地撇撇嘴,大概就是英国小绅士的样子了。

来英国久了,会慢慢习惯这里的人,也会慢慢学会享受孤独。
在小镇上学的时候,坐公车要和司机大叔谢谢。
错过公车,还会有路人载你一程。

曾有一对老夫妻让我搭了顺风车。在开往校园的山路上,我们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你学什么呢?”
“英国文学。”
“那可了不得,你该是个博学的姑娘了。”

没人问彼此从哪儿来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
有不同肤色
不同背景的人种

来到伦敦以后,小镇里那些问好,矜持和礼貌便少了很多;和北上广一样,伦敦是个精力旺盛的Ta:风情万种,你在后面追赶,却永远无法追上。

多年以后
人们这样问我:
“英国虐你千百变,
你为何待它如初恋?”

要如何回答呢?
人生若只是初见该多美好
英国就像班里那个神秘的女同学

冷不防给你一个微笑
你却怎么也无法看懂
英国留学-在线咨询
长按下方二维码
联系意腾教育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