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周刊《经济学人》发表文章将李光耀形容为一名务实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并表示,与其说李光耀的领导风格与宏大治国理念有关,不如说那是他个人魅力的影响。建国总理李光耀九十大寿,过去一周,外国媒体除了报道新加坡各界人士如何为他庆生、与他相关的书籍出版和外国政治领袖的贺函之外,也纷纷分析他的成就与领导风格。

英国著名周刊《经济学人》的一名作者上星期一参加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举办的“李光耀的宏大治国理念”研讨会后,在《经济学人》亚洲事务专栏“Banyan”上指出,与其说李光耀的领导风格与宏大治国理念有关,不如说那是他个人魅力的影响。这篇不具名的文章指出,正如研讨会上多名主讲人所说的,李光耀是个务实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和邓小平一样,他对理论的兴趣不大,更重视实践,并且随时准备好在实际情况改变时,调整思维。”
建国总理九十大寿,外国媒体分析李光耀成就与风格。文章也留意到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阐述了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时,与时任中国总理的华国锋交锋,当时李光耀要求华国锋不要再支持东南亚共产党,而华国锋则对对新加坡与台湾建立军事联系感到不满。“可是过了几年,李先生成为历届中国领袖——从邓小平直至今日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敬仰的外国政要。”文章说,不少新加坡人在李光耀卸下主理治国任务后多年依然在担心“后李光耀年代”是个事实。香港《南华早报》则在社论中指出,李光耀的功绩就是现代新加坡的成功故事。“面对天然资源缺乏的挑战,李光耀实施计划,把新加坡转型为主要成品出口国,并且积极吸引外资。”
社论也说,李光耀因为限制个人自由而受人批评,但他不以为意,把诚信、责任感、不滥用职权和任人唯贤,视为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则。资深报人佘长年则在马来西亚英文报《星报》(The Star)的栏目里指出,精英治国是李光耀的一个重要理念,而这个遗产近期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之上。不久前,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公开表明担心精英主义分化社会,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张赞成在李光耀生日隔天也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该委员会清楚意识到公共服务领域需要吸引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加入,否则将出现一群缺乏同理心但却只有精英思维的官僚。除上述的“李光耀的宏大治国理念”研讨会,新加坡各界人士近期也配合李光耀生日举行各种活动,包括为教育基金筹款、颁奖推崇李光耀的贡献以及出版相关书籍等。
座谈会讨论后李光耀时代,关心时政、经常投稿给本报的蔡裕林,今天上午10时在国家图书馆发布论述我国三代领导人执政特点的《新加坡刮起改革风》一书。同场也将举行“李光耀时代vs后李光耀时代”座谈会。主讲人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亚洲研究所副所长黄坚立博士、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教授、文化历史学者陈剑,以及南洋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叶明。香港《南华早报》社论指出,李光耀因为限制个人自由而受人批评,但他不以为意,把诚信、责任感、不滥用职权和任人唯贤,视为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