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初院语特文学讲座 从生活中发现诗

  每年一度的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语特”)文学讲座,今年3月在裕廊初级学院顺利落下帷幕。讲座分为两场,分别是1月14日的海外学者专场,与3月4日的本地学者专场。本地各初院的语特生们参与其中,并分组完成了各项文学专题报告。

  一颗“诗情画意”的心

  第一场讲座,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的潘丽珠教授主讲,她跟大家分享了“现代诗的阅读理解与图像思维”。

  潘教授说,每首诗其实都在描绘一幅图像。以卞之琳的《断章》为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短短两句,却画面感十足。不过,不同的人看到的图像会有所不同,所产生的心灵感应也会不同。

  潘教授也说,新诗与古诗的同中有异。其不同之处在于诗词的“节奏韵律”与“诗人的胸襟”这两个重要的赏析因素。不过,“诗”与“歌”两者不可偏废,它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情感。

  此外,她也鼓励同学们广泛地接触不同形式,不同文化,不同层面的艺术,接触得多了,我们的见识就广了,感触也就更多了,我们跟艺术产生的共鸣也就更深了,更能体会当中的诗情画意。

  慧眼发现诗词“意象”

  第二场讲座,是“新诗创作与生活意象”。主讲嘉宾是两位前语特生——陈维彪学长与陈莹紘学姐。

  他们分享了新诗的发展——文体上受西方文学影响,文化上受东方文学所影响;同时,也介绍如何通过“意象”来解读新诗的方法。

  “意象”,简而言之就是“想法”加“形象”。通过联想诗人想要表达的东西,联系到它们的特征与关联,再逐步地推断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义及情感。

  两位主讲人提醒大家要留心观察周围,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到特别的意象,生活才会更有意思。因为“本质上燃不起心灵火焰的人,不可能从平凡事物中酿出美的蜜汁。”

  文学专题报告

  过后,各初院的语特生以3至5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了各项文学专题报告。老师们积极地当评审为各小组的报告演示评分,并选出了最优秀的十组。

  这次专题报告的宗旨,是让同学们把在讲座中所学到、所领悟到的文学技巧与知识点,巧妙地运用在文学鉴赏上。虽然每两到三组所拿到的专题是一样的,但大家对同一专题的见解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文学的鉴赏是自由的,它没有一个体制性的框架,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今年的文学讲座在颁奖典礼的欢声中画上句号。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并十分期待下一次的文学讲座。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