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学生功课全球第三多

  新加坡中学生平均每周花9.4小时做功课,仅次于上海的近14小时和俄罗斯的9.7小时。报告指出,功课量与在学校的整体表现一般上没有关系,教学素质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才是关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调查显示,新加坡中学生平均每周花9.4小时做功课,功课量仅次于上海和俄罗斯。

  这份本月初发表的功课量调查指出,各地区的15岁学生平均每周花约五小时做功课。上海学生的功课量最高,平均每周近14小时,其他地区如爱尔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俄罗斯与新加坡等学生所花的时间比平均来得长,每周超过七小时;芬兰和韩国等地的学生花在功课的时间则比平均短,每周三小时或以下。

  报告指出:“学生花在功课的时间同在学校的整体表现一般上没有关联,教学素质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才是关键。”

  报告也提醒,家庭背景较良好、父母较积极的学生通常在家有更适于做功课的环境,花在功课的时间也较多。因此,教师应该更花心思在家庭背景处于劣势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于温书的环境。

  这份调查报告的数据源自经合组织2012年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PISA今年4月公布2012年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problem solving)方面的排名,新加坡和韩国双双名列第一。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约八万多名15岁学生参与调查,包括新加坡的5000多名学生。这份调查统计的功课量是指学校安排的功课,不包括补习班的功课。

  同十年前相比,学生花在功课的时间已减少。2003年各地区学生平均花在功课上的时间是每周约六小时。经合组织报告指出,这可能反映学生生活习惯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花在功课的时间可能因此减少。

  教育部:功课量相当合理

  针对这项调查报告,教育部发言人受询时说,对中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平均每周花9.4小时在功课方面是相当合理的。

  “适当地分配功课能提升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并培养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近年来,学校也有相关的功课分配指导原则供教师参考。学校可以更好地监督与协调各科目的功课量。教师也会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让一些学生利用课堂或放学后的时间完成功课。”

  教育部发言人也指出,学生的表现取决于不同因素如教学素质,不单是功课量的多寡。

  在教育部2012年工作蓝图大会,教育部长王瑞杰说明,并非更多的功课就对学生更好,最重要的是提升功课的素质以更好地考察学生所学。各科教师在分配功课给学生时可以更好地协调,减少孩子的功课压力。例如,有些小学的教室设“功课白板”,每名科任教师把当日给学生的功课记录在上面,教师都清楚各科预留的课业,从而斟酌调整安排给学生的功课量。

  淡马锡理工学院学生卢蕙洛(17岁)受访时说,因为中学科目比较多,中学时期的功课量较大。这名碧苑中学(Bishan Park Secondary)毕业生说:“我在中学时参加铜乐队,有时排练后回家已很迟,做完功课已近午夜。我觉得,数学与科学这类需要靠练习的科目,功课会比较多,但多做练习题确实能帮助我巩固概念。”

  莱佛士书院(高中部)学生陈毅龙(17岁)指出,他在中学时修读较多人文科目,人文科目会有较多的课外阅读材料,他把这些辅助阅读视为增进知识的方式。“不过,相较于其他国家,我觉得新加坡学校倾向于较多的操练与作业,这或许与大多数人担心落在别人后头的心态有关。我有一些美国朋友,感觉他们只把念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本地学生就比较专注于应付学业。”

  孩子分别念中学与高中的家长张丽莲(55岁)说,调查结果相当符合现实情况,她感觉孩子有时可能花更长的时间。“学校假期,孩子有时还有作业得完成,特别是近会考年时,孩子通常有更多的复习题得做。新加坡人普遍上对学业的态度比较怕输,特别关注中学学习阶段,无形中或许也对孩子造成压力。”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