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连氏基金会、亚洲妇女福利协会,以及新协立携手创办的学前教育中心,将为所有孩童打造一个以价值观为导向,不歧视任何群体及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环境。这家学前教育中心坐落在新协立位于红山路的综合社区设施内。
本地首家专让成长中的孩子和特需孩童一起上课的学前教育中心将设在红山,明年7月投入服务。
由连氏基金会、亚洲妇女福利协会,以及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SG Enable,简称新协立)携手创办的学前教育中心,将为所有孩童打造一个以价值观为导向,不歧视任何群体及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环境。
这家面积约1120平方公尺的学前教育中心,比一般设在组屋底层的托儿所大约一倍。它坐落在新协立位于红山路的综合社区设施内,预计明年6月开始招生,并在明年7月开课。连氏基金会将拨出360万元,作为开办中心的费用。
特需孩童比率不超过三成
中心能容纳75名18个月至6岁大的孩童,其中特需孩童的比率不超过三成。所有的教师将接受特别训练,以掌握照顾特需孩童的技巧。
豆豆班(Playgroup)和幼儿班一年级的师生比例限定在3对10;幼儿班二年级到幼稚园二年级的师生比例则是1对5。
此外,学校也将聘请综合医疗保健人员,包括语言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从旁协助特需孩童。中心将接收有读写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障碍或唐氏综合征等不同特别需求的孩童。
未获政府津贴之前的全日制收费为每月980元(未含消费税),半天制收费为每月680元(未含消费税)。
连氏基金会总裁李宝华说:“学校就像是社会的缩影,是我们塑造孩子行为和价值观的地方。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让孩子们跟有别于自己的同学一起生活,并从差异中学习。”
如何为有发展障碍的孩童提升学前教育素质,近年来受到关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去年正式推出“启发辅助计划”,在主流学前教育环境为有轻微学习、语言、行为发展障碍的孩童提供支持、辅导和介入服务,包括为他们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提供一对一或小组辅导。
据统计,本地约有7000名6岁及以下的孩童有发展障碍,另有1万3000名7岁至18岁的孩子有特别需求。
受访家长对具有包容性的学前教育理念表示欢迎的同时,也担心教师会花太多时间照顾特需孩童,而忽略其他孩子的需要。
育有三名5岁到10岁子女的许慧冰(38岁,会计师)说,儿子目前在学校与一名患有多动症的同学交朋友,从中学习如何跟特需孩童相处和交谈。不过,如果班上有多过一名特需孩童,她担心教师无法维持学生秩序,以致影响学习进度。
一名育有自闭症儿子的黄姓母亲(43岁,银行职员)说,她的9岁儿子目前已升上主流小学。她说:“让特需孩童与其他孩子提早接触,将有助孩子们理解,社会上有些小朋友与他们不同,但这不代表他们有问题。他们从小一起玩耍,可建立友谊,长大后相处起来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