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需孩子寄养家庭 将获更多支持

 

  这些支持包括在安排孩子进入家庭之前就为代养父母提供培训。政府也将与志愿福利团体合作,制定机制让寄养家庭更容易获得额外支援,如寻找托儿服务。

  诺莉娅(49岁,家庭主妇)和丈夫罗斯兰(50岁,货仓高级主管)过去11年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寄养家庭计划下,为六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了温暖的家和父母的爱。

  目前有三岁和七岁两个男孩住在他们家中,三岁男孩患有先天性整体发育迟缓,七岁男孩则是他们照顾最久的孩子,从出生两个星期就一起生活至今。

  几年前照顾过的一个女孩被诊断患有先天性整体发育迟缓,让他们成为少数愿意并有能力照顾特别需求孩子的寄养家庭。诺莉娅特别参加培训,学习如何照顾有这个病症的孩子。

  后来该名三岁男孩来到家中,起初几乎每天都会因一些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乱发脾气,诺莉娅从培训中学到让孩子安静下来的最好方法之一是紧紧拥抱他。她还在参加其他相关培训,希望让这些可怜的孩子生活得更好。

  政府接下来将为照顾有特别需求孩子的寄养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在安排孩子进入家庭之前就为代养父母提供培训,让他们更容易应付看护挑战。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也将与志愿福利团体合作,制定正式的协助机制,让这些家庭在需要额外支援,如为有特别需求孩子寻找托儿服务或特别学校时,更加容易。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儿童复原与保护部门副署长萧承清说,现有336个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中,约10%有特别需求,虽然数目不大,但愿意照顾这些孩子的寄养家庭仍然不够,她希望提供更多支持,能鼓励更多家庭加入这一行列。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昨天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寄养家庭感谢茶会,陈庆炎总统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陈振声与800多名出席活动者交流和拍照。

  陈振声致词时说,家庭是利于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环境,无论如何收容所仍是“人为环境”。接下来,政府打算把在寄养家庭生活的孩子人数与在收容所生活的人数“对调”,只让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孩子在收容所生活。

  本地现有23所儿童与青年收容所,照顾700至800名孩子。在寄养计划下,275对代养父母照顾336名孩子。自1956年就推出的寄养计划,主要为被家人遗弃或忽略、遭虐待,或因家长健康欠佳无法获妥善照顾的孩子,提供居所和关爱。

  陈振声上月宣布未来几年把代养父母的数目增至500对,配合扩展计划,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将委任三个志愿福利团体,共同执行寄养计划,并为寄养家庭提供更多培训、辅导等支持。

  萧承清说,目前多数在寄养家庭生活的孩子都是幼童,希望有更多家庭愿意照顾如小学年纪的孩子,更希望有朝一日更多家庭也愿意照顾少年孩子。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也将在现有代养父母培训框架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教代养父母如何照顾有精神创伤的孩子。未来的培训模式也更注重培养代养父母的亲子能力。

  陈振声呼吁更多家庭加入寄养计划,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看到希望。

  另一代养母亲蒋淑梅(52岁,家庭主妇)加入计划15年,照顾了九个孩子,现在的代养女儿一起生活了九年。她说:“照顾年幼孩子需要半夜喂奶,整天睡眠不足,但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真的很开心。”

  寄养家庭照顾一个孩子可获得每月936元的津贴,照顾一名有特别需求的孩子可获1114元津贴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