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施南生B表示新加坡地小也可培育电影人才。施南生认为,新加坡可以定位为东南亚的电影中心,发展开拓电影电视市场。香港导演徐克四年前在台湾、日本等地找三维(3D)电影人才无果,之后在夫人施南生的引荐下到新加坡觅才,最终与新加坡Widescreen media创办人刘加辉一拍即合,双方过去三年已合拍了《龙门飞甲》《狄仁杰》等多部3D电影。施南生是香港电影工作室执行董事,她昨天在新加坡媒体节上海交流会后接受访问时,以这段小故事说明新加坡虽然地方小,但不等同于不能做事,在培育电影人才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她回忆说,徐克起初质疑新加坡怎么会有电影人才?后来发现新加坡在培养3D电影人才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还赞赏刘加辉是东南亚少见的3D电影制作专家。在当前中国专业3D电影制作公司还不多见的情况下,刘加辉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水平受到业界认可。刘加辉(34岁)接受越洋电访时透露,与徐克合拍的最新3D电影《智取威虎山》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今年8月他还将与周星驰合作拍摄3D电影。2009年,刘加辉获得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DA)的部分资助,飞到美国与德国学习三维制作、购买器材。他说,目前公司的核心是3D电影制作,业务集中在中国北京。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壮大,去年票房收入超过217亿元(人民币,下同,43亿5693万新元),中国本土拍摄了638部电影,全国影院超过3000家,共有银幕1万8195块,3D银幕已达到1万1854块。相比之下,新马市场的银幕数量仅约中国的十分之一。不过,施南生指出,中国电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够重视海外市场。她认为,长远来看,中国除了考虑经济回报,也应注重电影的软实力输出,这就为新加坡这样的小型电影市场和电影制作产业提供了机会。她说,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以及好几位新加坡导演都具国际影响力,且新加坡举办大型活动的能力强,基础设施建设得好,可以定位为东南亚的电影中心,做好电影贸易平台。“如果这么想,市场就大很多了。”
媒体节能为业者探索新素材,媒发局昨天也在上海宣布,包括施南生在内的九名全球及亚太地区媒体业领导者,将组成首届新加坡媒体节的咨询委员会。该节将于今年12月4日至14日在新加坡举行,首次整合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亚洲电视大奖、亚洲电视论坛和新加坡影汇这四大电影电视活动。媒发局助理局长(评鉴)陈继贤表示,媒体节可为业者提供一站式交流对话平台,也能让公众接触及观赏到更多的国际电影,并希望它能为中国的媒体业者打开新的窗口,共同探索新素材与项目合作。上海日月星文化传播总经理龚斌受询时向本报表示,新马在银幕数量少的“恶劣环境中”发展起来,可见新加坡在市场运营和管理方面很有经验,这是目前中国电影业界所缺乏的。也是咨询委员会成员的新加坡Lumina-Looque国际创始股东、前官委议员郑恩里告诉本报,新加坡可以利用自身严谨的知识产权体系拓展发行业务,另可探讨打造电影电视投资金融平台,并吸引中国电影电视人才到新加坡,深化新中电影业合作。香港电影工作室执行董事施南生说,以一段小故事说明新加坡虽然地方小,但不等同于不能做事,在培育电影人才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