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端午节 你吃过娘惹粽吗?

    爱吃粽子,尤其是妈在厨房里亲手制作的粽子——娘惹粽,更爱不释手。老实说,吃了半辈子妈包的粽子,别说炒馅料,就连包个像样的都严重出格,不是太尖就是太方,不像样,鸡手鸭脚顾得了叶顾不了馅,有时草绳连手指头都捆绑进去。只因有妈在身旁的一天,生活上的一切一切,大小细节都理所当然,没用心学习。家里常说包“峇长”(肉粽,福建发音),不是裹粽子,更不是包裹粽子,说实在,厨房里本就应该轻轻松松话家常,谈话之间用词也不需太字正腔圆,否则妈听不懂,那我们就吃不到家传的正宗好料。

新加坡端午节的娘惹粽

 
    娘惹粽的味道偏甜,因为馅料内有加上剁碎的甜冬瓜粒,切切剁剁的差事我偶尔也有参与。哎呀!秘方泄漏,露馅了,我想妈大人有大量,应该不会在意。从小到大吃惯妈妈的娘惹粽,总觉得市面上种种粽子,再好再加上什么山珍海味花样百出,怎么也吸引不了我的味蕾,心里总是欠缺些什么似的,说明了,那是妈双手的味道,是亲情。如今妈不在,厨房里少了许多熟悉的味道,增添了无限的思念与回忆。爸过世那年,妈说家有丧事三年内不能包粽子,这应该是华人传统习俗,端午节是大节日,更要保持低调,家里绝对不能包粽子,更不能大事庆祝。每逢佳节倍思亲,怀念爹怀念娘,还有离我更遥远更遥远的外婆。当年外婆家有口天井,每年端午节一到大伙就聚集在这口天井下包粽子、煮粽子、洗粽叶、炒糯米,天南地北嘻嘻哈哈庆节日,当时一大串一大串由爸从滚热水中捞起的娘惹粽,在熊熊的木柴火焰,滚滚的浓烟中,从空爱吃粽子,尤其是妈在厨房里亲手制作的粽子——娘惹粽,更爱不释手。老实说,吃了半辈子妈包的粽子,别说炒馅料,就连包个像样的都严重出格,不是太尖就是太方,不像样,鸡手鸭脚顾得了叶顾不了馅,有时草绳连手指头都捆绑进去。只因有妈在身旁的一天,生活上的一切一切,大小细节都理所当然,没用心学习。家里常说包“峇长”(肉粽,福建发音),不是裹粽子,更不是包裹粽子,说实在,厨房里本就应该轻轻松松话家常,谈话之间用词也不需太字正腔圆,否则妈听不懂,那我们就吃不到家传的正宗好料。

 新加坡端午节的娘惹粽

    娘惹粽的味道偏甜,因为馅料内有加上剁碎的甜冬瓜粒,切切剁剁的差事我偶尔也有参与。哎呀!秘方泄漏,露馅了,我想妈大人有大量,应该不会在意。从小到大吃惯妈妈的娘惹粽,总觉得市面上种种粽子,再好再加上什么山珍海味花样百出,怎么也吸引不了我的味蕾,心里总是欠缺些什么似的,说明了,那是妈双手的味道,是亲情。如今妈不在,厨房里少了许多熟悉的味道,增添了无限的思念与回忆。爸过世那年,妈说家有丧事三年内不能包粽子,这应该是华人传统习俗,端午节是大节日,更要保持低调,家里绝对不能包粽子,更不能大事庆祝。每逢佳节倍思亲,怀念爹怀念娘,还有离我更遥远更遥远的外婆。当年外婆家有口天井,每年端午节一到大伙就聚集在这口天井下包粽子、煮粽子、洗粽叶、炒糯米,天南地北嘻嘻哈哈庆节日,当时一大串一大串由爸从滚热水中捞起的娘惹粽,在熊熊的木柴火焰,滚滚的浓烟中,从空气散发出来的何止是班兰叶香,浓郁的亲情味道更是穿梭空间弥漫至今。

新加坡端午节的娘惹粽

 
    惭愧,学不到半点妈的烹饪手艺,还好,小妹子小外甥学到一二,好多年没吃家传的粽子,只等待习俗期限一过,大伙再回到厨房试试寻找那温馨的记忆。也许下个祭拜日,除了斋菜,还会混进一两个自做的娘惹肉粽让妈尝尝,好不好就让天上的娘打个分数。为亲情,桌上荤素不分,冒犯天规了。

 新加坡端午节的娘惹粽

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或稱土生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淡马锡(新加坡)一带的中國明朝后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