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职能教育优势不同,王思晶修读航海学大专文凭课程时,有长达一年必须在游轮上实习。各国的职能教育模式都各具优势。德国和瑞士的职能教育模式采取“工读双轨制”。职能培训是由工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并由业界主导。学生在学校学理论的同时,也在职场接受培训。公司根据自身需求录取学徒,并决定他们所需掌握的技能。学徒被视为实际员工来栽培。学徒计划一般为期三年,学生完成后须通过由政府、业界和职能学校共同设定的考试,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这之后,可选择留在同家公司工作或另谋高就,也可选择考取更高级的技能文凭,继续升学。澳洲和新西兰的职能教育模式颇相似。以澳洲来说,职能教育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推行。

技能证书主要由政府职能学校(例如: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机构)及官方认可的私人职能培训机构颁发。政府通过提供津贴和制定政策对职能教育领域进行监管。企业界则参与制定技能标准及培训配套,确保职能学校的培训符合业界需求。学徒计划介于一至四年。学徒一般受雇于公司,但也可受雇于团体培训机构,由该机构安排到不同公司工作。澳洲青年克里斯(24岁)三年前和一家制铁厂C-MAC签约当四年学徒。为了获取当地金属加工基本技能证书,克里斯同时报读TAFE。首三年,他每周四天上班,一天上课。2014年起则全职打工。培训和评估由工厂上司和学校导师共同负责。“上课学习和打工,对我来说相辅相成。上课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我有机会学习操作各种金属加工机器。这让我进行实际操作时更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工作若遇难题,总会有人为我指点迷津。”
课程过去三年来每年约60人报读。海上实习一年顺道环游世界,王思晶(22岁)三年前报读新加坡理工学院属下海事学院的航海学大专文凭课程(Diploma in Nautical Studies),除了向往环游世界,也恰恰因为它有长达一年的实习期。这项课程相信是目前唯一实习长达一年的工院课程。课程第一年教导航海基本知识以及海上急救、灭火培训等。第二年,她申请到挪威游轮公司实习,跟随游轮出海,第三年回到学校上课。她说,实习时以大海为课室,锻炼并巩固了她的航海技巧。去年9月毕业的她,考获了第三级适任证书CoC(Certificate of Competency),今年7月将加入挪威游轮公司担任二副(second officer)。她打算工作五年,考取相等于学士学位资格的第一级适任证书后,报读南洋理工大学航运管理硕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