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社区服务社(NUS Students’ Community Service Club,简称CSC)于1月25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Central Forum举办第十届CSC Day。
25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校友组成的义工团,及250名乐龄人士、末期病患者和智障人士齐聚,通过十个不同年代的儿时游戏交流认识。
活动总筹陈逢成希望借着社区服务,培育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同乐会很成功地传达社区服务的精神。我们今年看到更多第一次参与的义工,甚至有一名义工和高龄80的奶奶一起参与活动。”
家喻户晓的戏剧角色
主题为“魔幻电视:穿越时空,无限回忆”的活动,由十名家喻户晓的戏剧角色和卡通人物拉开序幕。大雄和蜡笔小新新买了一架200寸魔幻电视,还珠格格在电视里示范使用方式。正当大雄和蜡笔小新在看Phua Chu Kang帮憨豆先生装修房子,老夫子和李小龙因误会打架等不同频道时,《爱》里的谢明明和《蝙蝠侠》里的小丑却陷害他们,让他俩受困电视机里。活动参与者须要完成所有游戏,才能把大雄和蜡笔小新救出。
50年代到智能时代的游戏
游戏概念取之于不同年代的儿时游戏,包括拼图、五石子、弹珠迷宫等。活动工委更是精心改良许多游戏,比如通过竹竿、纸版和绳子自制夹娃娃的夹子,让原本一个人控制的游戏需要至少六个人协力完成。智能游戏“愤怒鸟”则改良成真人大小版的“愤怒鸟粪”,通过六个人用竹竿控制球掉落的位置,打翻用塑胶瓶和纸盒做成的高楼大厦。
在游戏旁边,有一个“取之不尽”的传统印度mama shop,让大家坐下来休息,享用茶点。活动工委也播放不同年代的戏剧主题曲,有本地经典《咖啡乌》《早安老师》和《敢敢做个开心人》,有海外歌曲《我问天》和《爱拼才会赢》,也有卡通主题曲《小叮当》《宠物小精灵》等等,让参与者回味不同年代的电视代表作。
学生义工周伟安(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二年级)通过活动对受益族群有更深的了解。从去年中开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社区服务社做义工的伟安因习惯和智障人士交流,和年长人士沟通时也一样用简单词汇和可爱语气。 “其实这是错误的沟通方式,年长人士并不喜欢我们这样和他们说话。我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祖父母一样,尊敬他们。”
张嘉凌(新加坡国立大学会计学四年级)则从受益人身上体会到孝道的意义。“我照顾的是一名五六十岁的男士与80多母亲。他时刻关心坐轮椅的母亲是否玩得开心,这提醒我要对自己的妈妈更加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