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长与学校协作,家长支援小组基金每年或填补2500元。为了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协作关系,教育部除了计划为各校的家长支援小组基金提供每年最多2500元填补,也将在下个月同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理事会联办首个家长支援小组大会。国会拨款委员会3月10日对教育部开支预算展开第二天的辩论。人力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贺华吉在发表演讲时重申,教育部重视家长在学生求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2012年为各校设立“家长支援小组基金”,个别拥有2500元的种子基金。过去两年,基金在不同的学校都发挥成效,例如东源中学利用基金制作手册分发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校理念,以及他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校方合作,强化学生的学习;百惠小学的家长支援小组则用基金款项来举办工作坊,鼓励家长分享育儿经验。贺华吉说:“我们希望(为基金提供填补)能维持这个良好的趋势,在推出项目时,也更有效地辅助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不会重新引入宗教知识课程,身为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理事会(COMmunity and PArents in Support of Schools)的协理主席,贺华吉指出,理事会正密切与一组家长支援小组领袖合作,在教育部下个月举行的精益求精学习展(MOE ExCEL Fest)上,举办家长支援小组大会。莫哈默费沙(阿裕尼集选区)参与辩论时提出,他曾在念中学时修读宗教知识并从中获益不浅。教育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取消这项课程,他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在中学重设这个科目。贺华吉回应时解释,现有课程已为学生提供广泛接触和认识各种宗教和种族节日的机会。许多学校都趁种族和谐日、屠妖节和耶稣受难日等节日办活动,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意义。鉴于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教育部认为没必要重新引入宗教知识课。
品格与公民课程灌输学生良好行为,另外,梁莉莉医生(丹戎巴葛集选区)对学校霸凌的情况表示关注,她希望教育部能通过研究、更好地培训师资和提供辅导等途径,减少霸凌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贺华吉说,教育部意识到公众对学校霸凌事件的关注;他也重申,教育部对这种行为采取零容忍的立场。新推出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就向学生宣导应该怎样帮助和扶持受霸凌的同学。同时,教师也有资源处理这类事故。他说:“学校通过课程和各项计划向学生灌输什么是良好行为,以及培养他们在应付挑战时的情绪管理能力。家庭,尤其是家长是协助我们在家里巩固这些价值观和能力的最佳伙伴。”学校通过课程和各项计划向学生灌输什么是良好行为,以及培养他们应付挑战时的情绪管理能力。家庭,尤其是家长是协助我们在家里巩固这些价值观和能力的最佳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