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力素质,减少依赖外劳,政府或规定建筑业熟练外劳比率。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表示,政府希望建筑业者能雇用技能较高的外劳,并由此减少雇用人数,而不是依赖一大群没有经验和低技能的外劳。建筑业是生产力较低的行业,而去年新加坡新增外籍员工(不包括女佣)中,就有三分之二来自建筑业。政府正在探讨要求建筑业者雇用一定比率的熟练外籍工人。人力部将和国家发展部及建设局一起,就这项长远措施征求业者意见。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该部门的预算开支时,阐述提高外籍工人素质的重要性。他说,政府在预算案中宣布的多项措施,发出的信息是“要提高外籍劳动队伍的素质和外劳的生产力”,因此政府将鼓励业者雇用和留住具备技能的外籍工人,希望业者聘用人数较少,但是技能较高的外劳,而不是依赖一大群没有经验和低技能的外劳。
其中一项长远做法是要求建筑业者雇用一定比率的熟练外籍工人。建筑业外劳分为熟练工作准证(R1)外劳和非熟练工作准证(R2)外劳。目前政府并没有规定业者能雇用的熟练外劳和非熟练外劳比例,不过雇用熟练外劳时,业者得支付的外劳税,比雇用非熟练外劳来得低。未来政府可能强制业者雇用一定比率的熟练外劳,不过相关详情还在斟酌中。建筑业是各行业中生产力较低的行业,非常依赖外籍工人。虽然去年新加坡的外籍员工(不包括女佣)人数增幅比2012年的6万7100人来得小,只有4万8400人,不过去年增长的外籍员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建筑业。因此政府在预算案中主要针对该行业的外劳政策进行调整。例如从2016年7月起,建筑业非熟练外劳的外劳税将会增加,以促使雇主转而雇用并留住技能较高的外劳。此外,今年8月起,建筑业将推行新的技能鉴定框架,让在本地建筑业工作至少六年,并领取至少1600元固定月薪的R2外劳,自动升级为外劳税较低的R1外劳。
正检讨加工业海事业外劳技能鉴定框架,陈川仁透露,人力部也在检讨加工业和海事业的技能鉴定框架,看是否要像建筑业那样,调整非熟练外劳转成熟练外劳的条件。在回应一些议员对S准证的质疑时,陈川仁重申,这项2004年推出的准证类别依然有存在意义,不过政府会继续检讨S准证框架,确保符合条件的S准证持有者能继续满足行业需求,与本地劳动队伍形成互补。他说,根据人力部的职位空缺报告,去年9月本地有超过4000个半专业人员与技师岗位空缺,无法找到本地员工填补,而这项准证就是为了让公司在规定配额内,雇用这类外籍员工,填补本地劳动市场的空缺。此外,就业准证的门槛提高后,一些资历较浅的外籍专业人士也得转而申请S准证。在做总结时,陈川仁再次呼吁业者继续重组,适应新的运作环境。他说:“2014年预算案中,我们没有在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宣布重大的外劳收紧政策。不过企业必须加紧重组,不要失去作出必要调整的时机,以继续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