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如何在新加坡生活?

    住升涛湾。最爱小贩美食。外国公司高管谈新加坡生活。Castlewood集团总裁克里斯·可摩尔相信,新加坡人和外派人员互补合作是必要的9:56 3-6 医疗产品商Aluminaid创办人卡尔·弗里尔(左)与女儿同住新加坡。(受访者提供) 佳孵蚪伴总裁休·梅森与儿子马克斯。为了让儿子完全融入新加坡生活,休与太太选择让孩子进入邻里学校。前些时候,英国籍新加坡永久居民安顿·凯西(Anton Casey)在面簿上发表的“地铁穷人论”引起轩然大波。住豪宅、开名车、上俱乐部,日子过得奢侈风光,这可能是国人对居住新加坡的外国高管的普遍印象。安顿·凯西事件到底是起孤立个案,还是这些海外高薪移民与新加坡普罗大众的生活脱了节?
 
   《新汇点》访问三名居住新加坡的外国公司高管,一探他们在新加坡的生活,以及如何和新加坡人互动。
新加坡对于克里斯·可摩尔(45岁,Chris Comer)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8年前,他就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新加坡。不过,直到2007年他担任Castlewood集团的总裁,将总部设在新加坡后,才算在新加坡真正的落地生根。Castlewood集团是家房地产发展和投资公司,主要项目是豪华酒店。目前,总部设在新加坡的Castlewood集团在新加坡拥有了两个办公室,聘用约90人,其中90%是新加坡人。集团也积极投资在员工身上协助他们提升。克里斯说:“我们前台的接待员不单单是接待员,她们可以做行政工作,也可以写合约。我们为她们提供了奖学金深造,她们毕业后则会为我们服务。”目前,Castlewood集团目前发出两份奖学金,让员工在楷博(Kaplan)私立教育机构上商业管理文凭课程,以及旅游与活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双学位课程等。
 
   新加坡所拥有的语言多元性,是克里斯选择将这里作为总部的原因之一。他说:“如果我要到印度开设公司,我可以找到讲淡米尔语的员工,如果我在中国营业,则可以找到讲华语和粤语的员工,若要把触角伸向台湾则可以找到讲华语和福建话的员工。我们带入外籍员工只是为了他们在某些领域上的专业优势,以确保我们的新加坡员工可以拥有最好的训练和支持。”新加坡需要更多企业家?有学者曾表示国人现在越来越“排外”了,对此克里斯并没有个人经历,不过他表示能够理解背后的原因。不过,他指出,新加坡对于外来人才更具选择性是对的,但不能做得太过火。他说:“建国总理李光耀曾多次表示,新加坡人和外派人员互补合作是必要的。新加坡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能帮得上忙。”除了工作上的因素,安全和方便是他选择长期居住在新加坡的主要原因,他坦言因工作的关系,一年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都不在新加坡,家中只剩下太太和女儿。他说:“我需要一个安全,而且方便的环境,这样就算我不在这里,她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出门,做想做的事情。”
 
爱吃叉烧云吞面和炒萝卜糕?克里斯的太太是台湾人,住新加坡也方便她和他们的女儿探访住在台北的外公外婆。克里斯的女儿目前就读于新加坡的东陵信托学校(Tanglin Trust School),每年回台湾探亲也顺便恶补华语。克里斯说:“她们每年大概会回去探亲两次,我们把这个称为是让女儿回去上‘补习班’,现在我的女儿能讲流利的华语。”目前持着就业准证的他,正在考虑申请我国永久居民。他表示没有更早的考虑是因为之前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不过随着在新加坡越住越久,他决定重新考虑。他说:“与英国相比,新加坡现在更像我的家,回到英国,我反而更有新鲜感。当我到英国去探访朋友,他们带我在当地喝酒看球赛,我都感到很新颖,就好像从来没住过那里。”克里斯坦言私下的自己热爱美食,麦士威熟食中心的叉烧云吞面和炒黑萝卜糕,还有鼎泰丰的小笼包都是他的最爱。住升涛湾、驾名车却去挤“平民”小贩中心,不觉得不舒服吗?克里斯说:“这不就是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吗?你如果中午到麦士威美食中心,外面可以看到劳斯莱斯和宾利,不是吗?”
 
■申请永久居民,希望儿子能当兵
   医疗产品商Aluminaid创办人卡尔·弗里尔(Carl Freer,44岁)在去年来到新加坡。瑞士出生的他,工作生涯的大部分都在美国和欧洲,亚洲对他来说是范围之外的区域。吸引他跨过半个地球,甚至把公司从瑞士迁移至新加坡的是新加坡的企业环境。Aluminaid主要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医用绷带,该产品利用铝化合物快速减缓一级和二级烧伤所带来的疼痛。卡尔说:“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提供了不少研究资源,政府也提供税务优惠,加上我们可以把新加坡作为区域市场的测试市场等,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具吸引力。我把公司从瑞士迁移过来,成为一家新加坡公司,我常说我是新加坡领养的孩子。”卡尔坦言新加坡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在短短的一年内,他们不但获得了当局的批准,也开发了15个新产品,目前正积极在为产品开发进行五年规划。目前,公司聘请30多人,包括工程师、生物化学家、php程序设计师、行销人员等。随着位于新加坡的工厂在明年开幕,公司聘请的员工预料将达100人,新加坡员工所占比例也将从80%增加到90%。卡尔也透露公司正在积极从本区域招人担任公司的高层。他说:“我的背景是产品开发,因此需要一个了解区域市场的人来掌舵。”
 
常带女儿到附近国家旅行,卡尔曾经历了两段婚姻,有5个孩子,目前和第二任太太分居。在获得太太的同意后,他与两岁的女儿同住在新加坡。作为一个来自海外的单亲爸爸,卡尔坦言日子不容易,幸好请到一个不错的女佣帮忙。平日,他会尽量在6点到家,以挤出一些时间陪女儿;到了周末,他和女儿则是新加坡的旅游景点如动物园、圣淘沙等的常客。当工作稍微宽松一些的时候,他会带着女儿到附近国家旅行。对于卡尔来说,除了曾去过日本和曼谷,亚洲对他来说是个很新鲜的地方。他说:“我很期待能去其他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去年,我带女儿去马尔代夫一周,那是一趟很好的旅程。另外,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我们设立了基金,目前在柬埔寨兴学照顾贫困儿童,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发展这个项目。”除了女儿,卡尔的两个儿子也在新加坡。老大在一家公司工作,19岁的老二则暂时处于空档年(gap year,指学生离开学校一段时间,经历一些学习以外的事),在卡尔的公司实习。目前在申请成为永久居民的卡尔,希望在获得后,老二能当兵磨练一下。卡尔说:“他是个大男孩,身高近7英尺(约2公尺),我相信他能做出贡献。我听新加坡朋友分享过关于国民服役,我如果还年轻的话我也想试一试。”由于瑞士也是小国,旅居海外的卡尔说在融入其他社会方面没有问题。他说:“因为瑞士也不大,作为瑞士人,我们到了海外很自然就会积极走出同个国籍的圈子与其他人交往,也许是我们的基因。在新加坡要融入新加坡社会并不难,新加坡人接受力强,又热情,而且也没有语言方面的隔阂。
 
■完全融入,孩子就读邻里小学
   两个皮箱,三个纸箱,一个老婆,一个孩子,没有工作……还有正遇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这就是佳孵蚪伴(Joyful Frog Digital Incubator)总裁休·梅森(47岁,Hugh Mason)2009年偕家从英国迁移来新时的状况。不过幸好,他在新加坡有很多朋友。他说:“记得刚下机时,《海峡时报》的头条就是:新加坡将面临史上最糟的金融危机。”目前已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休·梅森说,与新加坡的接触可追溯到1996年,当时他和太太在这里逗留了两天,对新加坡的印象就是一个很干净,很有效率的地方,不过当时也没有特别留心新加坡。直到2006年,他有机会来新为新加坡媒体公司提供培训课程,才和我国结下不解之缘。他说:“因觉得英国冬天的天气很抑郁,我当时一直在考虑迁移到别的国家。新加坡的天气很棒,食物也很好吃。最棒的是我在这里结识了不少和自己相似的企业家,而且这里的人讲英文,虽然一开始我不大听得懂,但之后沟通也不成问题。再来,我也考虑到儿子的成长环境,随着亚洲的经济起飞,他若能在这个区域长大是最好的,毕竟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在亚洲。自2006年来新暂住后,我们考虑了两年多,最后决定举家搬来。”来新4个月后,休·梅森遇到了现在的生意伙伴,并在2010年成立了佳孵蚪伴。这是一家为起步公司提供初步资金的“孵化者”,也是所谓的“孵化与加速”公司。该公司通过100日的“特训营”,协助有意创业者精炼业务概念,并在之后为他们提供向投资者解释业务概念,进行融资的机会。目前参加佳孵蚪伴特训营的新加坡人介于10%到15%,其他则来自世界各地。休·梅森说,新加坡人比例不高的原因有二:其一,新加坡已有很多帮助新加坡企业家创业的计划,企业家未必需要通过孵化公司融资;其二,新加坡人口并不多,企业家人数相对有限。
 
   高就业率可成为创业的阻力。从新移民的角度看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休·梅森认为新加坡高就业率的环境,可成为一项阻力。他说:“我在新加坡朋友身上看到的趋势是,因为这里工作普及,很多人愿意抱着现成的饭碗,而不是创业。我并不是在批评什么,因为这是能理解的。从任何理性的经济角度来看,与在政府部门或跨国公司工作相比,出来创业不是个理性的选择。愿意放弃稳定工作出来创业的人需要向家人交代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而且还需要能理解和给予支持的家人。”休·梅森的儿子马克斯(Max,7岁)目前就读于丰嘉小学。谈到为孩子选择学校的考量,他说让孩子能完全融入新加坡的社会和生活方式,是选择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他说:“我们要的就是一个普通的邻里学校,而非一个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的名校学府。我们希望他能平平凡凡的长大,讲新加坡式英文。他现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是以标准的英文沟通,但和新加坡朋友交流的时候,则是用新加坡式英文。“一名前辈曾给我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说,既然决定搬到这里,就要学会完全融入。”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