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价值

   校名是宝贵的历史资产,因为成熟组屋区的生源不足,教育部决定把六所小学合并为三,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侨南小学和励福小学,合并后却另取新校名为树仁小学(Angsana Primary)。就合并的原因,教育部说是为了优化资源和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课程与课外活动。从理性计算而言,这是正当的;但缺憾在于“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这样的决定,反映了历史感和人文感的缺失。

校名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价值

 
   侨南小学刚在去年7月庆祝80周年校庆;励福小学则建于1950年。两所学校的历史,都比新加坡共和国还悠久。学校除了是实体的教育机构,更是代表集体记忆的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它汇聚了人们对共同成长经验的情感认同;市侩地说,它也可以是动员社会资源的有用品牌。毫无例外,的所谓名校,不但都拥有自身引以为豪的历史和传统,即校风;更有饮水思源,肯为母校无私贡献的校友会。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异常珍贵的东西,是随着学校招牌而存在的。特选中学立化就是个好例子,校址从惹兰瓜拉(Jalan Kuala)几度搬迁,但校友对学校的感情仍在。灭了招牌,这些经年累月养成的“软实力”,也都将一笔勾销。希望教育部能认真看待校名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价值,重新考虑保留老学校的品牌。

校名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价值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