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华社”定义和界线已变得模糊

   新加坡多元文化值得珍惜。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陈振声从卫生部长颜金勇手中接过华社联络组的领导棒子,而颜金勇继续担任华社自助会主席,两位部长主管华社事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华社联络组和华社自助会是华社的两大支柱,他们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因为华社趋向单一化而削弱。在有华校生和英校生之分的年代,“华社”传统上是指说华语和方言,不懂英语或是英语能力不强的社群。那个年代,只讲英语的一群甚至刻意跟华社保持距离,以示他们的不同。时到如今,统一教育源流已使到新加坡出现一种趋同的现象,所谓的“华社”定义和界线已变得模糊。陈振声提到华社未来三大挑战:协助社群中的弱势群体、在以英语为主流的大环境传承华族传统文化和保存价值观、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这三大挑战事实上也是华社两大支柱的现有工作重点,华社跟其他种族的社群一样存在弱势群体,这是整体社会的问题,而传承华族传统文化、协助新移民的融入,使得华社的任务比其他种族社群更加独特,领导华社联络组的陈振声任重道远。
 
   年轻一代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能力较弱,英语成为主流语言,这一方面带来社会单语化趋势,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利益却趋向多元现象,而我们与其把这当作一个问题,不如积极看待这个利益多元现象。比如兼通华英双语的人提出多语的诉求,不只是一种感情的诉求,而是一种实际的需要。在语言问题上,若不同利益者都能以同理心看待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就能增加社会的和谐气氛。这就像华人社团组织的沟通平台也已开放,华语不再是唯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宗乡组织的青年团和中华总商会的青年企业家圈子内讲英语是个普遍现象,它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因此变得更广,正如陈振声所说的,“如果全由趣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反而会分化我们的社会”,不同语言不同利益关注点的社群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总好过不同利益团体各自为政,而它们之间如果只专注追求自己的利益,难免突显彼此间的矛盾,以致变得互相对立。在华社的三大挑战中,协助弱势者本来就在国家的福利和津贴政策覆盖范围内;引导新移民融入社会也相对容易,华人社团圈子使用更多英语对新移民也是一种吸引力。新移民要融入新加坡,首先还是需要多一些讲英语的机会。所以,最艰巨的任务还在于如何在社会趋向讲英语的单语化形势下,促进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一贯、坚定的立场,对华社的文化承担才是一种鼓励。新加坡华族宗乡社团联合总会的华族文化中心在政府的“祝福”下成立,它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然而它只是在推动文化工作方面辅助政府保持华社多元特色的努力,政府在教育、社会和文化上的长远政策和大方针加以配合,才是确保社会多元性的关键因素。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