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会包容程度进步很多

   “好伙伴”计划由国家福利理事会推出,率先加入计划的是来自西区工教院和立达高级特别学校(Delta Senior School)的学生。两个学校各挑选10名17岁或18岁的学生,把他们配对成为伙伴。工教院也将安排另外三名学生,记录整个计划。工艺教育学院学生陈健耀和同学将参加“好伙伴”计划,与来自立达高级特别学校的学生赛蒂及她的同学交朋友,相互了解和学习。右二为立达高级特别学校培训员林佳静。工艺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学生接下来可在“好伙伴”计划下,有更多机会与特别学校学生做朋友。这项计划旨在促进不同源流学生的交流,以及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特别需求学生的能力。这些学生将在六至九个月内,一起完成至少80小时活动,包括参加露营、一起看电影,从学校步行到地铁站等。计划也鼓励学生利用其他时间进行一些健康的社交活动如运动、到彼此家做客、参观景点等。

新加坡社会包容程度进步很多

 
   在计划3月正式开始前,工教院学生接受五个小时的培训,了解特别需求学生的基本需要和与他们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这项计划先在提供职能教育的特别学校,包括录取患轻微智障和自闭症学生的立达高级特别学校和慈光学校(Metta School),以及专收自闭症学生的新光学校(Pathlight School)推出,之后再陆续在其他特别学校实行。新加坡现有20所特别学校。立达高级特别学校培训员林佳静说,学校将选择性格较内向、有沟通能力和生活独立的学生加入计划,希望计划能帮他们接触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她也希望计划让更多人了解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改变人们普遍对这些学生的负面印象。工教院电子工程一年级学生陈健耀(17岁)主动报名参加计划。陈健耀受访时不好意思地说,他之前没有与特别需求学生接触的经验,和身边不少同学一样,认为特别需求学生“有点笨”。计划让他了解,特别需求学生与你我没有分别,只是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去了解他们。
 
  他会与身边朋友分享参与计划的经验,帮助朋友改变对特别需求学生的刻板印象。立达高级特别学校一年级学生赛蒂(17岁)希望通过计划结交更多朋友,建立自信。福理会在举办首届“我有能力!”(We Are Able!)研讨会,约400名教育者、志愿福利团体代表、看护者和残障者出席活动。活动也安排手语翻译和速记员通过大屏幕协助失聪者听演讲。福理会执行理事长沈锦源说:“我们的社会还未全面开发和利用有特别需求者所具有的专长和经验,当我们学着接受他们,我们也学会接纳和善用他们给商业、学校、媒体、保健及生活其他方面带来的多种视角。”他也说,虽然新加坡社会的包容程度进步很多,但仍有改进空间,公众仍对有特别需求者抱有同情心,而非同理心,“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点,改变人们的观念”。国会议长、福理会顾问哈莉玛和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沈颖也出席了昨天的活动。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