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学的儒家伦理课程还会开吗?

   儒家思想在新加坡中学教育里的余波,为期两天的“儒家与宗教:互动和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圆满落幕,十多位海内外的学者聚集狮城,从各个角度探讨儒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思想上的异同、相关的影响等等。其中,杜维明教授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教授认为,新加坡中学的儒家伦理课程虽然停办了很多年,但这不是一次失败的尝试,甚至认为此课程的影响还在继续延伸。上个世纪80年代,新加坡教育部曾对中学教育进行大改革,推行宗教知识科与儒家伦理科。其中修读儒家伦理学的学生较多,据知每年有一万多名学生选修。但后来因为一些宗教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决定把宗教知识科与儒家伦理科改成在课外时间教导的选修科,最后被其它公民课取代。
 
  要知道,中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学生培养自我意识,以及学习独立的一段黄金时期。在整个过程中,有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不论是校方或是家长,适当灌输儒家思想确实是有必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小学生而论,由于年纪尚小,不懂事,很多事情、想法都由父母决定。虽然如此,在德育方面,还是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灌输儒家思想。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到了中学,学生较有想法,尤其是在华文课上,就应该适当地使学生掌握儒家的思想和精神,而并非只是讲解课文以及完成相关的语文活动。
 
  基本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过程适当地引用几句儒家的名言。由于学生处在叛逆期,在学生顽皮的时候讲道理、讲规矩,大多时候作用不大,就是不喜欢听什么大道理。为此,在平时上华文课的时候,就应该教导学生什么是“修身”,接着再谈怎样“齐家、治国”,以便“平天下”。 再说,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因此在上公民课时,教师也可引用儒家思想的学说。 儒家思想有精简的英文翻译,供非华族学生理解。如今虽没了儒家伦理科,但以这样的方式也能使学生了解并学习儒家思想。其实,教育部多年前拟定的“预期的教育成果”(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和相关信息也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成分,但因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和宗教的社会,不方便直接引用或注明儒家学说。除了教育成果之外,一些校训如南华中学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是富有儒家精神的。综而观之,儒家思想在中学教育中的余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起码在新加坡华人社群里,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