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中国最高层级的双边合作机制——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简称联委会)将在今天召开第十次会议。从2004年召开首次会议至今,联委会一直竭力协调新中两国的合作,多年来为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受访学者认为,新中两国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和加深双边合作,就应该调整联委会机制(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简称JCBC)及扩大两国合作的领域,除了继续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两大领域的合作,联委会今后也可考虑更大胆地开拓双边合作的新途径,例如促进双方在人文和社会的交流,以及探讨在第三方国家展开合作。
密切观察新中关系发展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接受访问时指出,联委会在过去十年通过委任两国高层领导负责发展双边关系,成功促进新中关系日益紧密发展。联委会由新中两国各一副总理担任联合主席,其成立可追溯到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2年4月对新加坡的访问。当时,胡锦涛建议两国加强在高科技、西部开发、中国企业环球化、人力资源开发的合作。新加坡时任总理吴作栋表示支持并提议成立高层合作机制,将两国在这四个方面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都纳入这个大框架下。2003年11月,新中两国在北京签署备忘录成立联委会,由新加坡时任副总理李显龙和中国副总理吴仪担任首届联合主席,协调并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两大领域的合作。半年后,李显龙访问中国,并与吴仪共同主持了联委会首次会议。之后,联委会年年轮流在两国召开会议,今年迈入第十届。
回顾这十年,联委会的主要成果包括在2007年第四次会议上同意启动天津生态城的建设,在2008年第五次会议上完成了中新自贸协定谈判,以及在去年第九次会议上敲定中新自贸协定框架下的金融服务配套,由新加坡发出特准全面银行业务执照给两家中资银行的新加坡分行,为新加坡成为大中华地区以外首个人民币中心铺路。陈庆文指出,两国领袖这十年来频密互访,双边贸易和投资总额及旅游人数也持续增长,显示新中关系在联委会框架下强有力地发展。也是官委议员的陈庆文说:“整体而言,新中关系不断加强,过去十年(的发展)为接下来更深的接触和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联委会框架具有实现战略伙伴关系的所有条件,它可考虑更大胆地开辟双边合作的新途径。”陈庆文解释,随着中国越来越发达,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参照意义将会越来越有限,因此要继续发展互利关系就必须有所创新,否则两国关系将会不对等。
他说:“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双方必须对彼此有用……一旦双方觉得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有价值,双方要提升双边关系的实质性内涵,将面临严峻挑战。”他提议新中两国研究在第三方国家或区域开展旗舰合作项目,走出“新加坡到中国发展”的一贯合作模式,例如,双方可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像缅甸和印度的亚洲国家,在当地打造绿色城市。天津生态城是在联委会框架下启动的项目,也是继苏州工业园区后,新中两国政府的又一次合作。陈庆文说:“这种在第三方国家进行的双边合作将产生多边效果,把两国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除了可让第三方受惠,也能把两国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陈庆文看来,新加坡目前仍对中国有价值,可为中国提供它可如何涉足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不同视角,进一步丰富新中双边关系的内涵。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教授受访时也同意新加坡对中国依旧有参照意义。他说,中国早期向新加坡学习经济开放及城市管理等各种成功经验,接下来也可借鉴新加坡应对当前社会挑战的做法。吕元礼举例,新加坡社会在2011年大选后面临新常态,民众对国家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的参与和制衡,中国往后也会面临类似情况,而“新加坡比中国早走那么几步”,因此新加坡怎样应对这些挑战都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他也认为,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社区管理、环境治理的经验“挺好的”,值得中国学习。他相信,中国政府在天津生态城建设过程中所掌握到的新加坡经验,可应用到中国其他城市。
中新生态城未来的发展,将在今天召开的联委会第十次会议及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商讨。此次会议的新方主席是张志贤,中方主席则是张高丽。张高丽也是首位担任联委会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选层级较过去明显提升。此前,代表中方担任主席的包括前副总理吴仪和王岐山。陈庆文认为,这凸显中国对新中关系特别重视,也说明中国有意深化与新加坡的关系,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