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许多圣婴校友的印象中,第一任校长施家仁神父和第二任校长卢怀德神父,一个如严父,一个如慈父,但两人都有教无类,深受学生爱戴。如今,一个以他们两人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将继续延续他们的慈爱精神。首两任校长名字命名,圣婴设教育基金资助学生开展活动。新加坡圣婴中学的这面墙,记载了两任校长施家仁神父和卢怀德神父对学校的贡献,也提醒现任校长和校友要将他们有教无类的精神延续下去。右起为校友会成员陈兴明、新加坡圣婴中学校长苏丽玲和圣婴小学副校长康伟明。受访者认为,圣婴学校之所以可以保留华校精神,是因为天主教教义与传统的儒家思想非常相似。这个教育基金——仁德教育基金,是给予低收入家庭学生更多资助,同时帮助学校发展不同的活动和计划。施神父和卢神父已故,教育基金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也是为表彰他们对学校的贡献。

学校餐厅设广播电台,圣婴校友会订于10月26日(星期六)在圣婴中学校园举办盛大晚宴,欢庆仁德教育基金的法定成立。筹委会主席兼圣婴校友会财政陈兴明忆起两位校长时说,施家仁神父对学生的学业和品格要求非常严格。“当年的学生,对他和他的‘小绵羊’非常敬畏,因为只要哪个学生不听话,他就会骑着他的史古打,直奔那名学生的家去做家访。卢怀德神父则比较沉默寡言,也非常慈祥,深得学生爱戴。”他透露,仁德教育基金目前已筹得20万余元,其中一部分已发挥了作用,包括资助圣婴中学在藉学生的零用钱计划,去年也赞助圣婴中学在餐厅内设立广播电台“圣婴之声”,让学生得以一尝当广播员的滋味。
目前,中二生每周一次轮流在放学时段为餐厅用餐师生播报新闻。作为年底的口试项目之一,学生必须以总理于国庆群众大会上所谈及的教育相关内容,录制一段播客(podcast)。圣婴中学校长苏丽玲说,“学校的愿景是培养勇于领导,热心服务社群的人,选择让学生接触新闻与广播,一方面是想训练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想培养他们关爱社会的精神。”接下来,圣婴中学将努力拓展领袖才能培训的项目,将之发展为教育部要求各中学设立的生活教育项目。
圣婴中学是天主教会于1892年所创办的华校之一,同年也建设了首所华文小学圣婴男校(圣婴中学附小),继而在1932年成立圣婴女校。为应付后港人口迅速增加的需求,圣婴男校和女校之后于1985年合并为圣婴小学。跟中学部一样,圣婴小学的华文与中华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它在1992年成为15所特选小学之一,2005年被选为北一(现为南一)校群华文卓越中心。学校内有个茶馆,供学生学习茶道,而旗舰演艺活动则让学生在六年学习期间,得以接触短剧、儿歌、快板和相声等多种表演形式,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在教育部的“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PERI)计划下,圣婴小学明年将扩建教学楼和建室内体育馆。圣婴小学副校长康伟明说,学校准备进一步拓展其美育课程,并申请将之列为其生活教育项目。
三名受访者都认为,圣婴学校之所以可以保留华校精神,是因为天主教教义与传统的儒家思想非常相似。陈兴明说,两者所推崇的价值观跨越了宗教与文化的差异,甚至还能起相辅相成的作用。苏丽玲指出天主教推广的是“博爱”,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也涵盖了“博爱”的意义。正因如此,中学部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小学部,无论这些学生成绩如何都一样会被录取。康伟明说:“这些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路受着同样教育和价值观的影响,使到圣婴的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传承。”有意了解仁德教育基金和晚宴详情者可致电圣婴小学或圣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