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力培训与技能提升受惠计划WTU

    更多从事建筑业的新加坡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及技师(PMET)利用政府提供的资助接受培训,其中已有近2000人从建设局的人力培训与技能提升计划(WTU)受惠,而该计划在今年4月调高资助顶限后,每月申请资助的人数更激增50%。
 
    可申请超过一次资助,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9月27日晚出席新加坡建筑商公会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76周年晚宴时,透露上述信息。他透露,为鼓励更多人接受培训,建设局将进一步改进这项计划,允许新加坡PMET申请超过一次的资助。陈川仁指出,随着政府将增建更多基础设施如组屋、医疗和公共交通设施,未来几年新加坡建筑业的发展势头仍将保持强劲,但他强调,建筑业应利用这一时机转型为高生产力和高科技化的领域,而要实现这个转变,“需要整个领域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齐心协力,包括发展商、商会组织、建筑商和工人。”
 
    建筑业新加坡白领人士,近2000人获资助培训。他也表示,在提升现有外籍劳工技能的同时,建筑业有必要培养一批新加坡专才作为强大核心,以带领整个行业转型,政府也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提升新加坡建筑业劳动力的素质。“我们希望更多新加坡人在建筑业找到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今年,建设局与各行业伙伴为大学本科、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和工人提供了超过500份奖学金、赞助计划与实习生计划,创下新的纪录。”建设局的人力培训与技能提升计划是在2010年推出的,2011年中开始面向PMET,为参加培训课程的建筑公司员工提供学费津贴。新加坡PMET起初可获得的津贴顶限是50%,从今年4月1日起调高至70%。建筑商公会会长何玉荣博士在晚宴开场时也指出,目前建筑业各层级都缺少专才,为确保这个行业继续成长和进步,公会将通过两方面吸引更多新加坡人加入建筑业。一个方法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投入更多资源,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建筑业的形象;另一个方法是支持建设局的奖学金等资助计划,并鼓励属下会员拨款赞助在高等院校修读与建筑专业相关课程的学生。
 
    哈莉玛透露,心理卫生学院职业中心至今已为4778人介绍工作,其中1267人获得就业机会。但只有80家公司加入,增加速度太慢。心理卫生学院五年前设立职业中心帮助精神病患求职,但至今只有80家公司积极配合,国会议长哈莉玛认为进度缓慢,呼吁更多机构加入,帮助精神病患融入社会。此外,虽已有更多家庭医生接受治疗精神健康疾病的培训,但总数也只有54名,跟全国2000多名家庭医生相比微不足道,哈莉玛希望更多家庭医生能加入这个行列,将精神健康护理带进社区,为公众提供便利。哈莉玛昨天在首届新加坡心理健康大会上,发表有关新加坡精神健康领域发展的演讲时,针对有待改进之处,提出看法。她当后座议员时经常针对精神健康课题发言。她透露,职业中心已为4778人介绍工作,其中1267人获得就业机会。她说:“新加坡有很多公司,但只有80家公司加入,这个数目增长太慢,希望新加坡公司能更积极配合职业中心,为精神病患提供就业机会……职业中心在寻找合作雇主时,或许可与雇主协会接洽。”
 
   哈莉玛理解精神病患在求职时所遇到的歧视,因此打趣说,或许这些人填求职表格时可考虑撒个“善意的谎言”,假装没看到“你是否有精神病”这个问题,让他们至少有开始工作的机会。职业中心当年由时任职总副秘书长的哈莉玛开幕。她说,职业中心的重要在于它通过为精神病患介绍工作,辅助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健康疾病护理,也有助于将原本以个人监护为主的精神健康护理形态,转移至社区。在中心任职的李忠英(36岁,就业辅导师)受访时坦言,在邀请一些企业加入计划时面对一定难度。她说:“我们已与餐饮、零售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还不是大问题,但行政相关行业就较困难,因这方面的职位空缺本来就不多,而且还需求职者有一定的技能。当然,还是有雇主会担心精神病患的情况不够稳定、无法胜任工作,也会担心他们无法与其他同事共处。”缺乏精神科医生,新加坡每年只培养约10名精神科医生,而且马来族医生更是寥寥无几,令哈莉玛惊讶。
 
   她指出,新加坡每10万人中只有2.6名精神科医生,远不及英国的11名、美国的13.7名,及澳大利亚的14名,新加坡确实需要壮大这个领域的医生资源。她过后受访时说:“要大学强迫对精神科没兴趣的学生专攻这科,相当困难……这份工作需要有热忱、有使命感的人。我了解精神科医生可能赚得不多,但他们殷切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这个专业的医护人员有时也会被人误会,他们其实也需要大家的支持。我们有必要提升精神健康专业人士的形象。”
 
   卫生部受询时说,截至去年底,新加坡共有176名受聘于公共与私企的注册精神科医生。受训人数已增加,预计接下来每年将有超过10人毕业。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时透露,卫生部正积极协助壮大这个领域的人力,在过去五年共向护士、医疗社工、临床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颁发超过200份研究生奖学金。哈莉玛指出,当务之急首先可考虑做的是集合精神病患者的看护、社区伙伴、医护人员等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找出这个领域还需改善的地方、提供反馈,进而推行全国心理健康蓝图,将精神健康护理从个人扩展至社区。目前在马林百列、裕廊、庙弯(Beo Crescent)与忠邦提供服务的精神健康邻里咨询小组(CREST),明年将增设两个服务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