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近年拓展“以学生为本,以价值观为导向”的理念,教育部将推出一系列新计划和调整现有政策来加强中小学教育,为年轻一代提供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精神。所谓深度是指在保持教育制度严谨的同时,灌输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根植新加坡的信念。宽广的基础教育则是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渠道,以及协助他们发掘不同领域的潜质和兴趣。每所新加坡中小学将成立学生培育小组,由各年级主任与班主任协作,更系统化地为每名学生规划学术发展、价值观培养、辅导等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照顾学生的需要。图为已成立学生培育小组的新民小学,年级主任通过小组分享会聆听每名学生的心声,他手中的球传到谁,谁就有发言权。

兼具深度广度,新加坡教育部将改革中小学教育。教育部长王瑞杰9月25日在一年一度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发表近一个半小时的讲话。他为演讲定调时形容,过去一年“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讨论了许多有关教育的课题,助人们反思现有制度和日后的发展。面对更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未来,新加坡要保持坚实的社会结构,不但要调教出有竞争力的下一代,也要培养他们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观念。他说:“我们希望为每个学生奠定既深且广的基础教育,让他们走得更远,终身受益。”为此,各所中学将最迟在落实可辅助核心教学的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和生活教育项目(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me)。教育部每年会为各校拨款10万元资助这两个项目。
应用学习项目的宗旨在于鼓励学生把平日习得的数理和人文知识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生活教育项目则通过艺术、户外活动、义务工作等让学生学会待人处世之道。王瑞杰指出,两个项目让所有学生参加,学校也会和不同的专业机构,如科学馆、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等合作,为学生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各校可通过延伸现有的专长项目(Niche Programme)或制定新的计划来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有超过70%的中学设有专长项目。长远而言,王瑞杰希望中学景观能更多样化,使每个邻里都有不同特长的中学。他受访时说:“这样一来,家长和学生就能有更多选择。家长能选择一所最适合孩子的中学。”每所中小学最迟在2016年成立由年级主任领导、班级主任参与的学生培育小组。小组会协调各级学生所有参与的项目,例如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策划发展领导才能的计划等。另外,为推广网络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体验,教育部也计划在两年内设立综合网络学习空间。
王瑞杰不仅在演讲中穿插许多反映教学改革的短片,也通过个人观察说明教育要跳脱只追求学术成绩的重要性。他和在场2000名教育工作者分享说,一名家长曾告诉他,新加坡教育制度只围绕“三位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小六会考的三位数积分为依据;人们凭各校会考最高得分者的成绩断定小学的素质;中学的优劣之分由收生截分点来判断。王瑞杰指出,这是对教育制度过于单一的诠释。为了使教育制度更有深度和广度,教育部将调整政策,包括小六会考、直接收生计划、升中学的过程和卓越学校模式,但表示相关细节稍后才宣布。他总结时解释,教育部陆续落实的举措不应被被孤立的看待,而是完整的一套改革方针。王瑞杰说:“每个变化都有其重要性,但总体而言,过了几年,我相信我们会看到教育素质有显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