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颖表示家长陪伴阅读,有助孩子学母语。阅读是简单却具感染力的活动,家长在母语教育上应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从孩子年幼时就定时与孩子一同阅读,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沈颖昨天主持母语学习论坛开幕时,向约600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强调阅读的益处,并鼓励家长抽时间陪孩子学习。沈颖说,陪孩子阅读无须耗时,每天可花几分钟,关键是持之以恒;即使家长的母语水平不强,他们也可利用学校与社区的资源,陪孩子一同学习母语。沈颖也鼓励家长对母语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以身作则。她受访时说,陪孩子阅读无须耗时,每天可花几分钟,关键是持之以恒。即使家长的母语水平不强,他们也可利用学校与社区的资源,陪孩子一同学习母语。她也认为,家长的语文能力不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关键因素,关键是家长以正面的态度看待母语学习,让孩子明白只要肯下功夫,学习母语并不难。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参与学生报“写第一封信”的活动,在提供的明信片上留言,学生报工作人员也在旁引导。她致辞时说:“所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孩子在年幼时接触的题材将影响他们对母语学习的态度与兴趣……阅读是简单、不花钱的活动,但却有很大的感染力,家长应定时陪孩子阅读。当孩子听着大人阅读时,他们掌握发音,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应用语言。他们通过阅读认识新词汇与用法。父母可鼓励孩子重述故事、改编故事、将它搬演。这可帮孩子建立使用语言的信心。”她以个人的经验为例说,小时候母亲常利用图书为她讲故事,她学习华文的乐趣都来自故事书。沈颖的母亲是新加坡资深华文媒体人朱亮亮。在论坛的开幕礼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塔迪夫(Twila Tardif)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邱慧娟也分享双语学习的方法。塔迪夫教授指出,孩子通过长期接触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比以翻译的方法教导语文来得有效。以翻译方式教语文,孩子较少接触发音与句型等,会使孩子难以掌握好语文的应用。
邱慧娟在分享相关研究时则指出,双语学习有助加强个人的认知控制能力。有外国研究发现,双语使用者出现失智症的症状要比单语使用者迟四年。儿童讲述有关岛国新加坡—“狮子城”由来的故事。学生报论坛吸引百多人参与。家长郑明宗(48岁)认同双语的重要,他在女儿年幼时就让她们阅读中文图书。他受访时说,他自己在双语环境下成长,能体会从小使用母语对未来的语文学习有益。他发现念小学的女儿较喜欢看英文图书,主要是因华文词汇量还不够丰富。他认为,学生刊物有助于母语的学习,它们的设计配合孩子的学习能力,内容更简单明了。女儿通过学校订阅《大拇指》与《小拇指》。学生报在论坛举办的两场分享会吸引百多名公众踊跃参与。幼教工作者在分享会上引导家长如何利用最新学生报《小小拇指》的内容,与五六岁的孩子互动。另外,学生报也进行“写第一封信”的互动项目,让孩子在所提供的明信片上,现场写信给家人与朋友等,再由工作人员邮寄给对方。嘉宾沈颖参观展摊时,也动笔写信给孩子。她也受邀在论坛上用图书,为儿童讲述有关岛国新加坡——“狮子城”由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