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年轻人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近几年才开始在市面上出售。不过,它们能让用户无时无刻上网、听音乐、看视频,已成为手机用户的首选。在新加坡,每十台手机当中就有八台是智能手机,这比例世界排名第四。一项针对本地大学生所进行的学术调查首次揭示,性格外向的青年与内向朋友相比,反而更依赖智能手机。这篇题为《研究新加坡年轻手机用户的手机依赖性和社交性格》的论文,6月底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的权威国际传播研究学会(IAMCR)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发表。这项调查是新加坡,甚至相信是全球首个探讨用户性格与对智能手机所产生的依赖程度之间的关联的调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年轻人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

   南大调查显示年轻人越外向越依赖智能手机。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性格外向的青年用户,比内向用户更依赖智能手机。智能手机能让用户随时随地上社交媒体网站,与朋友交流,是外向青年机不离手的原因。发起调查的林翠娟博士解释,外向的智能手机用户之所以机不离手,是因为手机是他展现自己的有利工具。受访者认为,这类调查将能进一步加深各界对手机用户成瘾的了解,并从中提出对策。成瘾专家、精神科顾问医生李佳明受访时说:“手机成瘾是一个比较新的趋势……虽然这是大家都可观察到的现象,但这类调查能提供更多文献让各界参考,肯定对精神科也会有帮助。”新加坡用户对手机爱不释手,手机渗透率达154.3%。也就是说,在新加坡,每个人平均持有1.543个手机账户。
 
   发起这项调查的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林翠娟博士日前接受电访,介绍她如何进行调查。去年4月,林翠娟与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到访助理教授江亦瑄博士,随机抽样地向2000个南大本科生发送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参加网上调查。他们一共收到了551份合格答复。答复者年龄介于19至25岁,当中有88.7%是智能手机用户。调查分成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尝试了解用户如何使用手机,是否会加强他对手机的依赖。林翠娟说,依赖可分细分成四类,即对使用手机无法控制、没有手机时感到焦虑茫然、选择使用手机来抽离现实,以及没有手机时生产力下降。调查发现,智能手机用户对手机的依赖远超普通手机用户。其中,没有手机在身边会使用户显得焦虑,是最为普遍的反应。
 
   调查另一方面尝试了解用户的社交性格,是否与他对手机的依赖有关联。两名学者针对用户是否外向或独立,要求答复者必须针对例如“我善于交友”、“我喜欢出席人多的派对”、“我喜欢独来独往”等问题,以介于“强烈同意”与“强烈反对”的四种答复来回答问题。没手机在旁生产力下降?调查发现,性格不独立的用户在工作时没了手机,表现事倍功半。此外,性格外向的智能手机用户通常无法控制他们对手机的使用。他们没有手机的时候会感到焦虑茫然,这些用户也时常使用手机来抽离现实。林翠娟解释,外向的智能手机用户之所以机不离手,是因为手机是他展现自己的有利工具。用户所关注的,不是与在同个时空的朋友进行交流,而是与千百个远方的网友交谈。林翠娟认为,这是社会所必须关注的现象。她举例说:“我们有多少次在为朋友唱生日歌时,宁可通过手机画面来看寿星吹蜡烛,然后再放上网跟网友分享,也不愿全神贯注地为寿星祝贺呢?”林翠娟接下来将继续进行更多有关用户依赖手机的调查研究,更希望能扩大调查范围,让台北和上海的手机用户也参与。受访者指出,青年对手机的依赖,甚至成瘾,是社会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现象。这项调查相信能协助各界展开在这方面的研究。飞跃社区服务资深辅导员陈敦琳受访时说:“我们向来知道智能手机能够使得用户上瘾。不过现在知道外向的青年对手机的依赖更大之后,我们在策划辅导工作时将更容易。”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