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希望在试点幼稚园通过“有意义玩乐”和“高素质互动”的教学方式,结合强调“本土化”并注重母语教育的课程内容,为新加坡孩子提供让他们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试点幼稚园课程将使用大量有“新加坡风味”的教学材料,让孩童通过有本土特色的故事、图片、歌曲、舞蹈等方式学习身边事物,如新加坡美食、节庆、熟食中心等,同时吸收新加坡的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如关怀、尊重他人、和谐等。

幼稚园教材将“本土化”。教育部的试点幼稚园课程也着重培养孩童双语能力。除了特别设计的“星烁英文课程”,也每天预留三成课时学习母语小朋友在教育部幼稚园课程介绍会上体验教师示范。他们听完故事后通过玩游戏加深对故事中动物的认识。课程也着重培养孩童的双语能力。除了有为试点幼稚园特别设计的“星烁英文课程”(Starlight Literacy in English),幼稚园也每天预留三成的课时,提供三种母语课程。每天约一小时的语文课程强调孩子的听说能力,教师利用以故事为基础的教材如大图故事书,让孩子有更多表达机会。
教育部将在未来三年设立15所试点幼稚园,其中五所明年率先开课,它们分设在布兰雅坡小学、大众小学、华苑小学、培景小学和淡滨尼45街第489C座组屋底层的试点幼稚园。教育部9月1日起至下月21日,在五所幼稚园向家长介绍这套课程内容,首场介绍会在位于榜鹅的培景小学进行,有约150名家长出席了介绍会。教育部幼稚园@培景小学是目前唯一报名满额的幼稚园,其他四所幼稚园仍接受报名。教育部教育服务司司长姚德蓉说,教育部幼稚园的课程以教育部今年2月推出的课程框架为基础,由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员设计而成。
学前教育专员为幼稚园特别设计了“幼育综合课程”(HI-Light Programme),帮助孩子从表达、探索、语文、肢体、计算、社交和情感这六方面全面发展。通过“有意义玩乐”和“高素质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融合在有关联的活动中,每个活动可从至少两三个方面教育孩童。例如,教师带领孩子在社区散步途中,会介绍他们熟悉的景物;过马路时,通过歌谣灌输孩子公路安全知识;教师也会利用公路斑马线教导孩子有关“图案”的知识,并鼓励孩子从彼此的衣物或周遭寻找有相同图案的事物。期间,教师也会通过歌曲加深孩子对图案的认知。回到幼稚园,教师会带领孩子利用珠子等物品,动手制作有图案的手工,巩固认知。这个课程让孩子通过自行玩乐、有意义玩乐、指示性玩乐三个阶段,达到学习目的;教师也会引导孩子多问多说,最终完成认知、探索、吸收和应用的学习过程。
课程围绕四个主题展开,包括“我是谁?”、“我身边的人和地方?”、“与我共享世界的人与物?”以及“事物如何运作?”,每个主题有不同课题,让孩子通过熟悉的事物学习。孩子也在每个学期有一个“奥秘探索周”,围绕一个课题完成形式多样化的专题作业,一年四个作业中,两个使用母语呈现。姚德蓉说:“我们也与小学较低年级课程规划专员紧密合作,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完成幼稚园教育时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适应小一的要求。全面发展正是孩子所需的技能。为他们进入正规教育面对挑战做好准备,必须让他们有自信,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于强调“本土化”的课程内容,姚德蓉说:“最直接的亲身感受和熟悉的事物是诱发孩童学习兴趣的最好‘引子’和基础,同时,我们也希望从小教育孩子,何为新加坡人和新加坡人的共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