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故事不仅可以引发好奇心与想象力,更是一种与他人、过去及未来建立紧密联系的方式。比赛讲信约故事培养学生认同感。来自慈学校的布莱恩(左)和来自加东修道院女校的Vindhya Ravi分别是小学组及中学组的冠军。教育部长王瑞杰8月22日在淡滨尼初级学院举办第三届“我的新加坡信约”讲故事比赛时说:“我们要了解新加坡以前的故事,同时也要创造我们自己的故事,谱写我们向往的未来。”
这场比赛邀请到16所东区的中小学排队参加,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并向开国元勋之一的拉惹勒南致敬。参赛者须根据信约内容,讲述一个三至五分钟的原创故事。发起这项比赛的淡滨尼集选区议员伍碧虹说:“学生透过故事形式对信约进行新的阐释,让信约重新获得一种生命,也让信约中深远的意义在每一代年轻人的心中保持共鸣。”小学组冠军布莱恩(Bryan Ibrahim Mansur,10岁)讲述一名马来族男子在1964年的种族冲突中解救了一名华族同胞的故事,从中带出信约里“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重要性。布莱恩受访时说:“我在社会知识课程中认识到拉惹勒南这位伟大的人物,他不仅在1966年为我们写下信约,而且对新加坡的和谐与团结做出很多贡献。我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这场比赛邀请到16所东区的中小学排队参加,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并向开国元勋之一的拉惹勒南致敬。参赛者须根据信约内容,讲述一个三至五分钟的原创故事。发起这项比赛的淡滨尼集选区议员伍碧虹说:“学生透过故事形式对信约进行新的阐释,让信约重新获得一种生命,也让信约中深远的意义在每一代年轻人的心中保持共鸣。”小学组冠军布莱恩(Bryan Ibrahim Mansur,10岁)讲述一名马来族男子在1964年的种族冲突中解救了一名华族同胞的故事,从中带出信约里“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重要性。布莱恩受访时说:“我在社会知识课程中认识到拉惹勒南这位伟大的人物,他不仅在1966年为我们写下信约,而且对新加坡的和谐与团结做出很多贡献。我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