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演讲在香港引起极大回响。香港主要报章大赞新加坡政府扩大购屋津贴、提升健保、扩建机场等政策,尤其对“人人可买楼”表示羡慕。但也有评论指出,因实际情况不同,新加坡的做法在香港难以复制。 在香港特首梁振英上星期天再度“落区”(下基层)接受市民质询的同一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长远发展蓝图。之后,港人继续狠批梁振英,而对新加坡的未来,则非常羡慕。

议员田北辰表示新港制度很不同。新民党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昨日在电台节目中则指出,新、港两地根本不可以直接比较,港人若想得到新加坡的“好处”,就要放弃很多东西。他说,当获悉“人人可置业”,包括只有约6000港元(1000新元)收入、即等同香港拿取综援的家庭,也可以置业时,香港人“流哂口水”(非常羡慕)。但是,他随即指出:“如果新加坡真的咁正(那么好),什么都好过香港,点解(为何)今日香港人口还多过新加坡呢?点解港人不是全部移民过去呢?点解很多朋友(在新加坡)住不惯而返来呢?”田北辰认为,关键是新加坡跟香港的模式全完不同,新加坡是“大政府小市场”,而香港是“大市场小政府”。“首先讲土地供应。当香港宣布填海,就立即有人反对,你在我面前填,那我的楼就不值钱了;那不如建人工岛吧,人工岛又有人反对,因为对海豚有影响。于是,海豚不可碰,岸边的人又不可碰。”
田北辰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可随时限制外地人买楼,随时可以有“双辣”、“三辣”,甚至“四辣招”都可以,“新加人的服从性比香港高。”“因此,你要明白,整个制度是很不同的。”田北辰说,基本上香港跟新加坡相差很远,包括香港没有销售税(消费税),许多税项港府比新加坡少。他又称,新加坡和香港另一不同点是前者有很多“国企”;而香港唯一的“国企”是港府占股七成的港铁,于是新加坡政府可以更易控制经济实体,而当港府卖地“价高者得”,就被指“官商勾结”。田北辰强调,若政府将全部产业公营化,这样一个极端社会主义的模式,港人不会支持。因为若施行这个模式,基本上政府说什么人民都要跟着做。他说:“两地正在提供不同的生活给不同的人,若你服从性高,(对政策)无所谓,最重要是物质及各方面的需要,那就选新加坡;若你有个人理想,要有足够(言论)空间,样样东西都要有商有量,咨询期要很长,那你就来香港吧。”
香港浸大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认为,过去数十年间,香港与新加坡无论在税制或是房屋制度,均有各自独立的不同模式,两地均可持续发展,各有成效。他指出,香港近年症结在于地价升、楼价贵,港人难上楼,即使套用新加坡的方式也不能解决问题。时事评论员练乙铮认为,解决香港的深层矛盾,需要一个勇于主导而事事恰到好处的特首。 “如果他能善用这件(行政主导)工具,与各种社会力量周旋而大体上做到无过无不及,则尽管这件工具本身带有浓厚的专权味道,很多重大问题依然都可以像新加坡那样,比较妥善解决。”另一方面,对于梁振英较早前“落区”时的发言,被指分化和撕裂香港社会,署理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不认同有关看法。她说,香港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有多元的意见属很正常。她又称,梁振英在本届港府中强调走入基层,希望官员能亲身聆听港人意见,以及接受提问。所以无论是特首或一些官员到基层聆听意见,都是非常重要。
港媒体表示李显龙为出色领袖作出示范。几乎所有港报昨日都详细报道“新加坡的长远发展蓝图”,并在评论中加以分析,其中,《信报》更认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称职的地方领导人”、或“出色的地方领袖”作出示范。《香港经济日报》评论指出,虽然面对贫富悬殊、人口老化等重压,新加坡政府与国民具危机感与共识,力谋以经济发展纾解难题。民间大致认同须借经济发展把饼造大,才有本钱解围,非只图在现有经济成果、社会资源中争夺,撕裂社会。评论指出,新加坡上世纪曾以香港作假想敌,惟近年已渐看轻香港,遂将假想敌由香港转为伦敦、纽约,以至后起的上海。香港若续缺危机感而深陷内耗、抗拒发展,未来十年势被远远抛离。《东方日报》也认为,新加坡提出雄心勃勃的发展蓝图,务求保持竞争力,反观港府施政举步维艰。难怪学者及专家担心香港若再裹足不前,埋首争拗,竞争力不但大幅落后于新加坡,甚至被广州、珠海等广东城市超越。《星岛日报》评论指出,对楼价高企难以置业的港人,李总理的演讲内容当中,最羡慕的莫如当地所有工作家庭都可以买得起居屋的承诺。但该评论也补充,新加坡有平地多的先天条件,加上后天发展模式支持,香港缺楼缺地的难题累积多年,故此香港应灵活借鉴而不是死硬照抄。《南华早报》进一步指出,机场扩容一倍、扩大健保覆盖范围、扩大购屋津贴等政策在新加坡不会有太大争议,但同样的问题在香港会引起社会对于环境影响、福利主义、如何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辩论。《信报》则指出,梁振英本人一直对新加坡发展模式推崇备至,过去一年,梁班子中已有吴克俭、陈茂波、黄锦星及张炳良等四个跟民生事务息息相关的问责局长,以至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先后到过新加坡考察,但似乎各人都只是“白走一转”。该报又称,作为最高领导人,李显龙也要带领新加坡人“迎难而上”,只是方式跟眼界却较香港的领导人来得高明和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