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设计文化越来越盛行,新加坡设计近年来在服装、家具、建筑等广泛的领域备受肯定。现在,新加坡人的珠宝设计也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获得国际青睐。

柳淑玲2013年初成为美国森图里奥新晋珠宝设计师奖项的得奖人之一,是首个获得这份荣誉的新加坡籍设计师。新加坡虽然被戏称为“小红点”,但多年来许许多多成功的人与事,让这个赤道小国争取到国际认可,在不同领域里成为佼佼者。在欢庆独立48周年之际,本报专访年轻珠宝设计师柳淑玲,了解她如何带着新加坡元素的设计走出国门,勇闯更广阔的市场。
31岁的柳淑玲今年初成为美国森图里奥新晋珠宝设计师(Centurion Emerging Designer)奖项的三名得奖人之一,是首名获得这份荣誉的新加坡籍设计师。全球近70名珠宝设计师参加了这次的竞赛,创下纪录。300多名零售代表先通过投票选出12名决赛者,最后三名赢家则从森图里奥零售顾问团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柳淑玲目前与泰国籍丈夫长住曼谷,但因为亲友大多在新加坡,她每年会回国两三次。随着她的品牌Sharart Design名声越来越响,她不时也会来新和顾客碰面。上个月,她就专程到本地参加在滨海湾金沙举行的新加坡国际珠宝博览会。虽然年纪轻轻就在珠宝设计领域取得骄人成绩,柳淑玲在通往设计师的道路上其实经历了一番磨练。
她从初级学院毕业后到美国的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修读金融。考获文凭后,她原本在当地的税务公司工作。当时柳淑玲的男朋友(现为丈夫)在美国宝石协会(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进修。她无意间翻阅男友的课本时,发现内容很有趣,于是她也报读相关课程,半工半读取得宝石学家的证书。
由于男友家族经营珠宝制造生意,柳淑玲2008年随男友回泰国并在一家美国电视珠宝公司任职,负责产品品质监督。这份工作让她有机会学以致用,对市场需求更了解。她也因此学会基本泰语,现在能和泰国工匠沟通。柳淑玲也曾到古董店工作,拓展她对亚洲古典艺术的认识。在工作之余,她也在网上销售自己设计的珠宝。两年前,她首次报名参加森图里奥新晋珠宝设计师大赛,但没有入围决赛。为了在设计方面取得突破,她辞掉工作,全心投入珠宝设计。柳淑玲把自己能坚持克服障碍的心态归功于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她说:“我以前和祖父祖母、叔叔姑姑八个人住在四房式组屋里,生活过得很平凡但我从长辈身上学到很多。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都不会奢望一步登天,而是脚踏实地工作以达成目标。”谈及设计风格,柳淑玲说她对装饰派建筑风格(art deco)情有独钟,所以她设计的珠宝饰品倾向强调线条、形状和鲜艳的颜色。她也喜欢挑战饰品固有的功能,比如她最近刚完成的一对玉耳环就能以四种方式佩戴。
华语就像“下一个英语”,未来不懂华语会吃亏。柳淑玲的作品主要通过她的网站或丈夫在曼谷的零售店SJ International Joaillier销售。自从获奖后,她的设计逐渐获得欧美和中国市场的认可。柳淑玲的家人一般讲福建话和英语,所以她所掌握的华文能力并不怎样。但她很庆幸自己是新加坡人,在双语政策下被“逼”学华文,因为现在她至少能与中国顾客进行简单交流。柳淑玲正在积极提高华文水平,她说:“如果我以后有孩子,我一定只以华语跟他交谈。华语就像‘下一个英语’,未来不懂华语肯定要吃亏。”长期居住他乡的人难免会想家。柳淑玲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常在节庆的时候与祖母到庙宇祭神,所以对新加坡古老的建筑有特殊感情。在新加坡欢庆48岁生日之际,这名在异地打拼的珠宝设计师说:“我希望新加坡在持续发展的当儿,能尽量保留古老建筑,不要让回忆都消失。这些才是让新加坡与众不同的事物。”我以前一家八口住在四房式组屋里,生活平凡但我从长辈身上学到很多。所以我从不奢望一步登天,而是脚踏实地工作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