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豪认为中小学可加强职业辅导,让学生从小就认识不同行业的发展潜能人力部的数据说明,新加坡就业市场的职位空缺横跨白领和蓝领职位。市场对服务和零售员工需求最大,这两个领域的职缺占了总职缺的24%;紧跟其后的是辅助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17%)、专业人士(15%)、清洁工劳工和相关从业员(13%)、工匠(8%)等。受访的人力资源顾问指出,个别领域人员短缺的原因不尽相同。
技术专才与服务零售业都有职业高峰成功不分职场。以服务和零售业为例,GMP集团企业服务部副主任吴坤豪认为这个领域面对人员短缺的情况会持续;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上觉得这一行长远来说,薪水福利不佳、职业不会受到很高的认可、个人发展前景也不明确。此外,尽管本地开办的应用课程类别不少,但许多领域都缺乏技术专才如护士、物理治疗师和技术人员等。在吴坤豪看来,一般人对这些工作没好感,觉得耗体力、要服侍别人,收入也不高。他说:“本地学府非常了解新加坡经济需要什么,缺乏什么,但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什么行业是学校无法控制的。比如说,工程系学生觉得银行业更具魅力,学校不可能阻止他在毕业后到这个领域觅职。”司凯利服务(Kelly Services)新加坡总经理赫尔有类似观点。他说:“人们更向往白领工作,因为他们大多对其他专业领域欠缺认识,不知道这些工作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社会不尊重技术专才。新加坡的理工和工艺教育制度时常获得国际认可,但长久以来,本地并没有系统化地培养出工艺大师,社会更没有形成尊重工匠及技术专才的风气。对比医生、律师、会计师等白领专业,手工艺和技术领域对年轻求职者的吸引力不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去年在肯特岗论坛上指出,如果蓝领工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到自豪,社会不尊重蓝领阶级,新加坡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发达国家。他以德国小型企业为例说明,这些公司在规模上虽无法媲美大公司,但却拥有国际竞争力,对蓝领员工做出投资,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
德国Mittelstand模式受推崇。德国的Mittelstand(中小型企业)模式近年来受到推崇,被观察家视为德国能持续保持低失业率的原因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显示,德国目前失业率为5.4%,是欧洲失业率最低国之一。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教授曼克夫教授是德国人。他分析Mittelstand的成功因素时解释,Mittelstand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古世纪下旬就开始系统化发展的学徒制度。在这个传统底下,德国拥有一批兼备杰出实践和理论技能的工艺大师(master craftsmen),他们不但推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也培训和启发新一代的人才。这是新加坡目前还缺乏的。另外,德国也有专门的研究院(Fraunhofer Institutes)与企业密切合作,将新科技商品化。曼克夫教授认为,只要拥有高超技能,行业的生产力、薪酬和社会地位就会随着上升。他说:“在德国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制度下,处于社会低层者只要拥有资格和相应的理想就能提升自己。业界能聘请受过良好训练的人才,有关生产力和留住人员的问题也会相应减少。”
技术专才与服务零售业都有职业高峰成功不分职场。以服务和零售业为例,GMP集团企业服务部副主任吴坤豪认为这个领域面对人员短缺的情况会持续;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上觉得这一行长远来说,薪水福利不佳、职业不会受到很高的认可、个人发展前景也不明确。此外,尽管本地开办的应用课程类别不少,但许多领域都缺乏技术专才如护士、物理治疗师和技术人员等。在吴坤豪看来,一般人对这些工作没好感,觉得耗体力、要服侍别人,收入也不高。他说:“本地学府非常了解新加坡经济需要什么,缺乏什么,但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什么行业是学校无法控制的。比如说,工程系学生觉得银行业更具魅力,学校不可能阻止他在毕业后到这个领域觅职。”司凯利服务(Kelly Services)新加坡总经理赫尔有类似观点。他说:“人们更向往白领工作,因为他们大多对其他专业领域欠缺认识,不知道这些工作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社会不尊重技术专才。新加坡的理工和工艺教育制度时常获得国际认可,但长久以来,本地并没有系统化地培养出工艺大师,社会更没有形成尊重工匠及技术专才的风气。对比医生、律师、会计师等白领专业,手工艺和技术领域对年轻求职者的吸引力不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去年在肯特岗论坛上指出,如果蓝领工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到自豪,社会不尊重蓝领阶级,新加坡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发达国家。他以德国小型企业为例说明,这些公司在规模上虽无法媲美大公司,但却拥有国际竞争力,对蓝领员工做出投资,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
德国Mittelstand模式受推崇。德国的Mittelstand(中小型企业)模式近年来受到推崇,被观察家视为德国能持续保持低失业率的原因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显示,德国目前失业率为5.4%,是欧洲失业率最低国之一。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教授曼克夫教授是德国人。他分析Mittelstand的成功因素时解释,Mittelstand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古世纪下旬就开始系统化发展的学徒制度。在这个传统底下,德国拥有一批兼备杰出实践和理论技能的工艺大师(master craftsmen),他们不但推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也培训和启发新一代的人才。这是新加坡目前还缺乏的。另外,德国也有专门的研究院(Fraunhofer Institutes)与企业密切合作,将新科技商品化。曼克夫教授认为,只要拥有高超技能,行业的生产力、薪酬和社会地位就会随着上升。他说:“在德国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制度下,处于社会低层者只要拥有资格和相应的理想就能提升自己。业界能聘请受过良好训练的人才,有关生产力和留住人员的问题也会相应减少。”
陈伟权博士表示要取长补短较实际。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学术处处长陈伟权博士指出,德国职业教育与新加坡工教院和工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德国多年来实施工读教育模式。参与这类计划的学生每个星期会拨出几天的时间到企业工作,剩余时间上课,提升他们在专门领域的特长。由于国情不同,新加坡若要复制德国的经验需要大量的社会改造,并不合适。陈伟权觉得更实际的做法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通过调整他国制度的优势来改进新加坡培养工匠和技术专才的现状。
新加坡会否出现‘过度教育’,《2013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提到,有迹象显示发达经济体的年轻人更可能接受“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2002年至2010年之间,介于15岁至29岁的发达经济体年轻人接受过度教育的情况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过度教育指的是由于中等、高等教育快速增长,毕业生开始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从事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随着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将转型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公立大学,到了2020年,接受政府津贴大学教育的同龄生比例将达50%。加上每年到国外大学和通过私立学校考取文凭的学生,新加坡未来的劳动力生力军将普遍持有大学学历。政府当初宣布通过增加学额拓展升大学渠道时,就有人担心这可能会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不平衡。
詹道存教授表示开拓大专多元教育,新跃大学董事会主席詹道存教授是南洋理工大学创校校长,曾掌舵南大超过20年,是本地高等教育资深工作者。他受访时指出,要确保大学生能学以致用并在职场上发挥所长的关键在于开拓大专教育的多元性。詹道存说:“大学提供更多课程和培训选项,毕业生就能往不同的领域发展。比如科技学院传授应用型教育、管理大学偏向管理商业知识、科技设计大学着重高科技研究、国立大学和南大则推广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新加坡的策略就是确保每所大学都拥有特质,与众不同。到头来,我们当然希望就业市场能够有足够的机会,让拥有不同专才的学生投身服务。”
改变心态才能消除偏见。吴坤豪认为,若要使毕业生的期许和企业的需求更匹配,各行各业应该花更多心思树立正面的形象,介绍工作晋升制度。与此同时,中小学也可以加强职业辅导,让学生从小就能认识不同行业的发展潜能,长大后能对成功的定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美好的生活不单单是通过收入来衡量。
他说:“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体制和改变心态,才能消除人们对某些行业的偏见,以及培养更成熟、不只是为追求金钱而做出工作选择的劳动队伍,让他们了解,一旦精通某种技能,高收入也会随之而来。”在詹道存看来,新加坡人普遍的务实心理导致多年来大家更崇尚物质和经济成果。比如高收入者一般被视为成功的典范,但杰出的运动员、音乐家或艺术家等相对上没有获得同等的赞誉。他寄望人们能进一步思考成功的定义,不要只把成功等同于经济成果。他说:“最终,我们应追求的不应该是经济成果(economic good),而是社会成果(social good)。因为只有当我们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果,人民才会真正开心。”
国际劳工组织两个月前发表的《2013年全球青年 就业趋势报告》勾勒出一幅悲观的就业市场前景:今年全球将有7340万名年轻人失业, 人数接近2009年经济危机时的高峰。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不仅困扰中东和北非等发展中地区,欧洲现在的失业人数也超过500万人。对比国际趋势,新加坡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恰恰和国际趋势相反;人力部今年初公布的职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的过去一年里,本地的工作空缺增加4.4%,达到5万6400个。尽管大专学府和工艺教育局近年来极力引进更多元化的课程以培养出具备不同技能的职场生力军,但人职匹配度还有待提高。新加坡要实现蓬勃且多元化的就业市场须克服哪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