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外的新加坡孩童为什么应从小建立与祖国联系?

    与父母旅居海外的新加坡孩童应从小建立与祖国的联系,如此一来,这些年幼国人才会心系祖国,日后回国时要融入新环境也更容易。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昨天到女皇镇小学出席由新加坡侨民联系署(Overseas Singaporean Unit)举办的一场夏令营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随着世界各地都涌现新的机会,新加坡人到这些地方去寻找并抓住商机是必然趋势,但新加坡必须竭力维持与这批国人的情感与社会联系,特别是同父母移居海外的本地孩童。
旅居海外的新加坡孩童为什么应从小建立与祖国联系?

 
    让下一代视新加坡为家,傅海燕表示须与旅居海外国人保持紧密联系。46名旅居海外的年轻新加坡人参与“Camp@Home”夏令营,到女皇镇小学浸濡一天,不仅同本地学生交流,也参与他们的课程辅助活动。协助处理新加坡人口事务的傅海燕说:“这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些年轻国人有朝一日能回到新加坡……可是要让他们视新加坡为家园,他们得保有与新加坡有关的记忆,而亲身回到新加坡、与本地孩童结交朋友、尝试到本地小学上课的滋味,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的美好记忆,绝对有助于他们日后与新加坡保持紧密联系。”
 
    由新加坡侨民联系署举办的三天夏令营“Camp@Home”昨天结束。这项每年两次的活动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五次,目的是让在国外放寒暑假的新加坡孩童回国时,可通过一系列活动,例如走访芽笼士乃、牛车水及乌敏岛等地,加强对新加坡的了解。此外,他们也将到本地小学浸濡一天,同本地学生交流之余,也认识他们的上课环境。这一回,共有46名年龄介于7岁至12岁,随父母旅居美国、中国、台湾和柬埔寨等地的年轻新加坡人参加。
 
   教育制度影响回国决定。虽然活动有意加强旅居海外的家长对本地教育制度的认识,但一些受访父母仍不免忧心,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会对孩子形成压力,进而影响他们重返新加坡的决定。移居香港五年的李秀珍(44岁,家庭主妇)育有两名儿子,随着丈夫因工迁居缅甸,他们三人将在来临11月搬回狮城。李秀珍说:“虽然两个孩子都在香港的新加坡国际学校求学,对新加坡的教育方式不陌生,但我始终认为本地的教育制度压力太大,所以决定让大儿子回来后就读国际学校,小儿子需要更多动力,所以将到本地小学念书。”对于父母的担忧,傅海燕表示谅解,但她说:“我们的体制是个好体制,而我知道家长们都有信心,只要孩子重回这个体制,对他们是有助益的。”李秀珍的幼子甘育铭(9岁)7月19日天参与了夏令营后说:“新加坡小学的环境比我想象中好很多,只不过不是每间课室都有冷气,但这里的学生都很友善,我有信心11月回来后能适应这样的环境。”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