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业 框架必须照顾所有新加坡人

   人力课题全国对话会显示,许多新加坡人担忧在职场同外国人竞争时处于劣势,希望政府能改善这个情况。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说,人力部正在探讨的公平雇佣框架将要求雇主对招聘做法作出调整,确保新加坡人获得公平机会。不过他强调,这样的框架不能影响新加坡的竞争力,否则公司不能继续制造良好就业机会,最终受影响的是新加坡人。人力部目前正在研究英国、美国和香港等引入外籍员工的政策,为设计适合新加坡的框架做准备。这也是昨天举行的人力课题全国对话会的探讨焦点之一。

新加坡就业 框架必须照顾所有新加坡人

 
   人力部将探讨让雇主在招聘上作出调整。陈川仁为对话会作总结时说,一些地区虽然有相关限制,但更像是象征性的制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香港,基本上任何一名在香港求职的外国人都能找到工作。他说,新加坡在引入外籍员工方面不能继续像现在这样开放,新框架不能只是做样子,它必须起到实际效用,加入一些程序让雇主在招聘时有公平对待新加坡人的意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劳动力市场测试(Labour Market Testing)规定。例如在英国,雇主只有在全国人才招聘平台以及额外一个有足够公众知名度的途径刊登28天招聘广告后,才能聘请外国人;在香港,雇主若要聘请外国人,须提供这么做的理由;美国雇主则得确保招

   聘外籍员工时,没有本地员工被裁退。陈川仁说,新加坡要实行的框架必须照顾所有新加坡人。他说:“政策不是为外国人制定的,而是要让我们的人民和整个社会受益,也需要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将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很多雇主把新加坡应聘者没有所需技能,列为聘请外籍员工的理由。陈川仁说,新加坡会更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政府正在与许多企业合作,确保企业培养新加坡员工,注重他们的职场发展。昨天的对话会是人力部四场全国对话会的最后一场。约50名公众参加昨天的对话会。不少与会者认为,新加坡人在职场并没有获得公平对待,例如有雇主因为成本考量,倾向聘请对薪水要求较低的外籍员工;跨国企业的外籍经理倾向聘请同国籍的应聘者等。跨国企业人事部职员黄伟仪(26岁)说:“新加坡员工在跨国企业常碰到‘玻璃屋顶’(glass ceiling),这些公司的高层中超过九成都是外国人,应该有一个机制帮新加坡人突破这个屋顶。”此外,有雇主则担忧过分限制雇主聘请外籍员工会导致企业面对更大压力,一旦企业倒闭或选择离开新加坡,将拖累整个经济和新加坡人的生计。陈珠珊(50岁,区域总裁)认为,政府有必要在金融和科技资讯等新加坡人被边缘化的行业实施更多限制,但是不该全面限制各行业。她说,劳动力市场测试实施起来有一定挑战,很难评估雇主是否尽力聘请新加坡员工,因此更重要的是改变雇主心态,让他们更重视新加坡员工。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