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化学领域的产值占新加坡制造业的三分之一,是制造业中最大的领域。目前,在裕廊岛工作的4万人当中,高达75%是本地人,是本地制造业中收入最高的领域。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张志贤昨天为德国特殊化学品集团朗盛(Lanxess)在裕廊岛的新厂主持开幕时表示,随着更多化学业者在本地扩充业务,深化研发活动,化学领域接下来将为更多新加坡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张志贤也指出,亚洲的化学品市场未来10年每年将增长4%至5%,远比欧洲低于2%的增长前景理想。到了2030年,全球三分之二的化学品需求将来自亚洲。因此,朗盛在这时候在新加坡投资设厂,是进一步巩固亚洲市场份额的好时机。

朗盛斥资4亿欧元(6亿5600万新元)在裕廊岛设立的丁基橡胶(butyl rubber)厂,是集团在全球第三个专门生产丁基橡胶的设施,也是朗盛至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项目。集团透露,新厂将创造160个高技能的新工作,而且大部分将由新加坡人出任。朗盛集团主席兼总裁贺德满博士(Dr Axel Claus Heitmann)在仪式上讲话时表示,集团选择在新加坡设厂,并把丁基橡胶业务的全球总部设在这里,正是看好亚洲市场接下来的需求增长。他透露,集团的丁基橡胶业务营业额超过5亿欧元,其中一半以上的销售来自亚洲。而在这当中,中国市场的销售又占了超过一半。朗盛的全球丁基橡胶业务主管柯满德博士(Dr Ron Commander)进一步预测,中国和印度的汽车市场在中长期将随着中等收入阶层迅速增长而水涨船高,继而带动丁基橡胶的需求。朗盛所生产的丁基橡胶,75%是用于制造汽车轮胎。
亚太对橡胶需求,未来数年仍居全球之冠。柯满德博士表示,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近两年来对橡胶的需求增长已经显著放缓,不过从现在一直到,每年6%的增长率,仍然居于全球之冠。朗盛在裕廊岛的新厂每年产能最高可达10万公吨,预计在第三季会正式投入生产,今年的生产量目标是4万公吨,明年将进一步提高到7万公吨,接着在2015年将填满10万公吨的最高产能。集团对新厂的展望如此乐观,原因之一是它新近开发的高端产品,包括卤化丁基橡胶(halobutyl rubber)和溴化丁基橡胶(bromobutyl rubber),具备开发出更多新需求的潜能。其中,卤化丁基橡胶能够用来制造轮胎的内圈,取代传统的充气内胎。集团表示,使用这个原料制成的轮胎有助提升汽车的能源效益,促进环保。柯满德博士表示,不间断地进行科技研发,是朗盛保持竞争力的主要策略。朗盛去年的研发资金占盈利的33%,今年预计还会增至四成以上。目前,朗盛在中国、英国和加拿大设有研发中心。集团也透露,有计划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