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效地协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社区服务,新大在2010年设立学生社会责任培育中心(Centr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房映芬说,中心每年规划的大型项目都会有两三百名各年级的学生参加。此外,许多新大学生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发起活动,或在毕业后仍继续参与社区服务。未完成服务社区80小时要求,新大创校至今七学生无法毕业。一组新加坡管理大学(http://www.eistudy.com/special/SGSMU/)的学生在2011年到新疆当义工,和当地小孩打成一片。现有的四所公立大学,唯有新大把社区服务列为毕业规定之一。它自2000年开课至今培育一万名毕业生,但有七名学生没有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最终没有获颁文凭。
创校13年以来,新加坡管理大学有七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8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结果无法毕业。现有的四所公立大学,唯有新大把社区服务列为毕业规定之一。新大回答本报询问时说,它自2000年开课至今培育一万名毕业生,但有七名学生没有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最终没有获颁文凭。新大副教务长(本科生)兼会计学院院长房映芬博士说,学生一般从大一或大二开始做社区服务,绝大多数能在三年半至四年内完成规定的社区服务小时。校方会监督每名学生的进展,并建议他们可为哪些福利机构服务。
尽管如此,仍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社区服务。房映芬说:“即使接受了辅导,而校方也给予他们援助,有些学生就是对社区服务漠不关心。”教育部长王瑞杰星期一晚上参加有关教育课题的全国对话会时,有一名家长向他反映,如社区服务计划这样的活动似乎已经失去成效,因为许多学生并非真心奉献,只是为了达标才这么做。王瑞杰回应时以新大为例说,新大认真看待社区服务在教育过程扮演的角色,有学生因为没有达标而无法毕业。他同新大学生交流时发现,有些学生起初认为是“被迫”做社区服务,后来却从中了解到服务社会的意义。
2012年,新大约4800名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服务。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国内贡献,其余学生参加遍布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项计划。从2000年至2012年,新大学生总共累积150万个小时的社区服务。李虹锐(20岁)是新大社会科学院的大二生,她一向乐于参加社区服务,入学以来已完成超过600个小时的义务工作。她很赞同新大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坚持。她说:“虽然这样的规定没有办法让所有原本排斥义务工作的人改观,但却有一定的成效。我认识的一些同学经过这段过程后,还会自动自发地规划新的项目,邀请其他朋友加入他们的行列。”